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运动和发展的区别。
【答案】“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1)运动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它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
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即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不是发展,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不是发展,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倒退的变化也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如何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如果根本无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作用,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2)要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3. 因果联系有哪些特点?
【答案】(1)因果联系的内容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因果联系的特点
①因果的关系是确定的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是因果联系的基本特点。因果联系就是包括时间先后次序在内的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普遍联系。
②因果的区别是相对的
如果把具体的原因与结果纳入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之中,那么,统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又是原因,反之亦然。
③因果的关系是多样的
宏观世界不同于微观世界,生物界不同于非生物界,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自然界的因果关系是自发地起作用的,而社会领域中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实现的。
④因果联系是复杂的
主要的类型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在分析复杂的因果联系时,一定要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4. 何谓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案】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统治阶级往往是在被统治阶级强烈反杭的条件下,不得已而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某些调整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改革,虽然也能满足群众的某些利益和要求,但从根本上说是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为了更有效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而进行的,因而不能广泛地唤起民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使社会主义社会进到更高的阶段,并在条件具备时前进到共产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5. 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答案】(1)时空的无限性
①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其特性是一维性,时间无论向后追溯多远,没有开端; 无论向前探索多久,没有尽头,永远不存在“无时间”的状态。
②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广延性、伸张性是无限的,空间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延伸出去,永远不会达到尽头。
(2)时空的有限性
①时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的每一具体事物,其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毫无例外会走向灭亡。
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
(3)时问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①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必然把具体的现实的有限的时
间和空间包含于自身之中,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谓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
②有限体现着无限。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然而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又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于有限之中,而且任何一个有限的物质客体,就其特性、层次说也是无限的,是包含着无限的有限客体。有限和无限既相互排斥、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从共时性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
②从历时性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
(2)承认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在对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 既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从矛盾的两个办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又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7. 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正确认识事物的“量”包括:
(1)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事物的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改变事物的质。尽管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也是不能分开的。没有任何量的规定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量; 离开一定具体事物的所谓纯粹的量,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仟何量都是一定事物的量。
(2)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人们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考察事物一定方面的量。
8. 社会有机体
【答案】社会有机体是指一个用以说明社会是各种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运动着的整体的哲学范畴。其中包含着联系和发展的观念,是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方面:
(1)社会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2)社会有机体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全部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有机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