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目标,教师队伍也随之逐年壮大,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第一步跨越。但是,规模和质量间存在辩证关系,既统一又对立。近年来,我国高校以数量及规模的突破为主要表征的“跨越式”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这一对矛盾逐渐极端化,高等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仍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然而质量才是高校的生命线,质量不合格的话,任何数量及规模的变化都没有真正的意义。为了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质量的提高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教育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将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另外,事物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的性质和大小,一个教学团队健康的运行和未来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前期师资结构的组建和后期的不断优化。
本文依据国家和陕西省相关法规文件及国家和陕西省对普通高校教学团队验收标准,参考2013年国家教育统计年鉴和国家级体育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现状,以14个国家级体育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和8个陕西省省级体育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规模、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带头人个人情况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将陕西省省级体育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与国家级体育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平均水平做对比分析,发现陕西省省级体育教学团队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学团队的规模偏大;第二,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第三,教学团队的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第四,教学团队的高学历比例偏低;第五,带头人学历偏低,行政化明显,团队缺乏带头人选拔制度。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陕西省和国家对教学团队的审核制度不够完善;第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临时拼凑的问题;第三,体育教学团队内成员流动性小,人才引进和淘汰机制不健全;第四,高校行政化是团队带头人行政化的根本原因。最后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规范陕西省对体育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和验收标准;第二,针对团队师资结构的不足之处,采取合理的优化手段;第三,拓宽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第四,引入人才引进与淘汰机制,建立校际间人才流动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