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3【试题+答案】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科目代码:423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

一、论述题(每题25分,共125分)

1.如何理解教学活动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谈谈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4.怎样理解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5.怎样理解目前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提法。

二、请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白话,并做简要的解释:(翻译20分,解释5分)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则不恃已之聪明,而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吾之灵。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科目代码:423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

一、论述题(每题25分,共1254分)

1. 如何理解教学活动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答: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在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和信息,如磁带、录音带、电视和电影片等。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仅仅是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愈来愈不可能。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长期认识世界的水平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学为青少年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洁净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编成课本,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就可以使他们避免重复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多经历的错误和挫折,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长征,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知识的认识结果、间接的经验、是很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个人只有依靠已知的东西、已有的经验,才能认识尚未知晓的知识。所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