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2002答案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金融 科目代码:506

研究方向:该专业各方向 考试科目: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直接金融: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债券等凭证流通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此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无须金融机构充当中介,因此被称为直接金融。其优势在于可以节约中介成本,获得长期稳定资金,同时在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但是,这种融资方式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适合小企业和个人运用,同时资金供给方承担了较多风险。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

2.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机构编制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的得到的数值,是对股票动态的综合反映。一般设基期值为100,再用报告期股价与基期股价对比后得出,计算方法主要有简单算术平均法,综合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股票指数由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纽约证交所指数、《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东证指数和恒生指数等。

3.银行控股公司:指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从法律角度看,控股公司控制银行,实际上往往是由银行建立并受银行操纵的组织。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了多家小银行。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益,节省费用开支;但容易造成垄断。近年来这一形式发展迅速,在世界上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4.利率平价说:指一种汇率理论,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等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而成,它系统地揭示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揭示了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1)资金在各个市场中自由流动,不受人为限制,而且量足够大,速度足够快,能在瞬时消除套利机会。(2)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政府干预。(3)外汇交易成本忽略不计。(4)市场预期是合理的,信息充分。(5)投资者风险中性,可以在收益相同时承受额外风险。

理论主要内容是:认为汇率尤其是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其中主要受利差影响。当本币利率较高时,套利资本愿意更多持有本币投资,以获得更高收益。此时,资本流入国内,本币需求增加,外币贬值。同样,如果外币利率较高,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由此可以预测,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如果国家间套利无风险,则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其基本理论表达式为:f=r-r*-fr*,其中r 为本国利率,r*为外国利率,f为预期汇率变动率,即f=(Se-St)/St,St为即期汇率,Se为未来预期汇率。在加入抛补因素时,只需用确定的远期汇率替代未来预期汇率即可。

古典理论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实际的汇率与理论预期汇率有偏差。(1)首先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套利不会进行到收益完全一致。(2)利率结构表现为多重利率,难以确定套利标准。

(3)资金供给并非无限大,因此套利不能无限制的进行。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保罗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互交原理”,认为远期汇率与利息平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不仅远期汇率取决于利差,利息平价本身也受到套利的影响。二者互动调节逐渐缩小差距,但差距会在长期中存在。后来的经济学家又提出了升贴水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