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编写项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
A. 项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相一致
B. 项目的数量要与最后所需的数目一样多
C. 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
D. 项目的说明必须清楚
【答案】B
【解析】编写项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项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相一致;②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本;③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④项目的说明必须清楚。
2. 在测量学上,测验的效度被定义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公式为
实分数方差,即由测验所要测
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是总方差。
3. 取样是指从( )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 总体
B. 群体
C. 目标人群
D. 样本
【答案】C
【解析】符合某种测验的被试的人就是目标人群,但是要全部拿来做测验的话又不现实,所以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其中rxy 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是有关的真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常模的是( ) 。
A. 百分等级
B. 百分点
C. 十分位数
D. 智力年龄
【答案】D
【解析】发展常模包括:发展顺序量表、年级当量和智力年龄。
5. 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包括( )。
A.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B.G 因素和S 因素
C. 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
D. 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B
【解析】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1904年提出的智力结构二因素,认为人类智力包含G 因素(一般因素)和S 因素(特殊因素)。
6 如果一个测验在测验使用者 ,,.、测验人员尤其是受试者看来是有效的那么此测验具有( )。
A. 表面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构想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答案】A
【解析】表面效度是指“外行人”从表面上看测验是否有效,尽管它不是效度的客观指标,但它能对被试的动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测验有效性。
7.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 ) ,标准差为( ) 。( )
A.12;5
B.11;4
C.10;3
D.9;2
【答案】C
【解析】标准二十分=l0+3Z,因此,标准二十分的平均数是10, 标准差是3。
8. 在测量的概化理论中,G 系数一般是指( )。
A.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相对
B.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它加上相对误差方差之比
C. 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总效
D. 相对误差方差与总效应方差之比差之比
【答案】B
【解析】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景关系中,应该从测验的情景关系中具体考察测量工作,该理论用“全域分数”代替“真分数”,用“概括化系数(G 系数)”代替信度。G 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测量目标效应方差加相对误差方差之和的比,是对常模参照性测验分数稳定性程度的度量。
9. 瑞文推理测验的常模分数采用的是( )。
A. 百分数
B. 四分位差
C. 百分位差
D. 百分等级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的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年龄组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 分数。
10.项目的定性分析包括考虑项目的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_____和_____等。( )
A. 内容;形式
B. 形式;恰当性
C. 恰当性;有效性
D. 有效性;形式
【答案】C
【解析】项目的定性分析包括考虑项目的内容,还包括题目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等。
二、名词解释
11.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12.陆军甲种测验
【答案】陆军甲种测验是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需要迅速并有效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