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9公共管理综合二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2. 公共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只有上述现象或问题己为大多数公众所察觉,潜在的社会问题才能变成现实的政策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决策当局的重视与行动,此时社会问题就转变为政策问题。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加入一定的团体或组织,以团体或组织的力量和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部门。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决策权力的行使者,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政策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

a. 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社会问题的治理,有些社会问题需要靠市场交换机制或社会自治机制来解决;

b.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有些社会问题虽然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但政府受财力、精力等治理能力的限制,也可能会消极对待某些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虽然政策问题有其客观情势,但最主要的是人类以概念淦释问题情境的感觉产物,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变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互相流动。

二、简答题

3. 何谓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有什么价值?

【答案】(1)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的内涵包括:①评估的对象为足以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与计划; ②评估的方法为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③政策评估者包括官方的与非官方的评估者; ④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产出和政策结果,其中尤以政策结果为重要。

(2)政策评估的价值

政策评估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继续或停止政策的实施;

②改善政策的实施与程序;

③增删特殊的政策执行策略与技术;

④作为他处推动类似政策的参考;

⑤作为分配各竞争政策资源的根据;

⑥作为接受或拒绝某一政策所涉及途径或理论的基础。

总之,政策评估的基本功能在于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 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同样,政策评估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4. 简述政府审计的范围。

【答案】审计提供了可信的独立裁决,使财务报表合法,同时指明了公共部门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方式; 通过审查程序、管理和政策或计划管理,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同时审计也可以发现公共部门的预算舞弊行为。政府审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审计和合法性审计

这是传统意义上审计的情况,审计是审查文件、记录、报告、内部管理系统、会计和财务程序以及另一些证据的过程。其要求:政府的财务报表所提出的东西是公正的:政府的财务往来是适当的、合法的; 数字是准确的:所有财务往来都作了适当的记录; 经营政府财务管理的公务人员是称职的。

(2)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主要关注政府的支出是否符合经济和效率的原则,是否达到了最大化的结果。这类审计的范围包括:需要完成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成本核算或支出的合理性; 资金保管和使用的合理性;

资金来源的合理性; 收费商品或劳务收入的合理性等。

(3)计划绩效审计

计划绩效审计包括检查和判断政府计划和行动的预期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以及立法或行政机关确立的目标是否适当。这种审计下作包括判断下列方面:对预期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管理薄弱环节; 对可能更有效或成本更低的达成目标的途径进行选择:外部的效益或损失,也就是当初确定计划时没有预计到的效益或损失。

三、论述题

5. 论述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浴盆模型的基本内容

浴盆模型是一种描述一项政策的失效过程在早期失败、偶然失败和耗损失败三个时期时效率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呈浴盆状,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浴盆模型”。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三个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其具体表现是:

①早期失效。其原因是传统习惯的阻力,使人们对政策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政策执行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即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实现的可靠性较差。

②偶然失效。通过执行中的一段阵痛后,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这时政策功能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尽管失效也存在,但是失效率最低。

③耗损失效。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需要调整、修改己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新政策。

(2)浴盆模型在现实中的运用以及其现实意义

我国特区建设就是比较典型的例证。

①1979年,国内对办特区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特区建设面临重重障碍。即失效的第一阶段,早期失效,目标实现的可靠性较差。

②20世纪90年代特区建设飞速发展,发挥了任何其他地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证明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是相当成功的。这是第二阶段,偶然失效,政策功能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

③1998年以来,特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发展活力逐步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沿用了2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显然急需改进。这是第三阶段,耗损失效,需要调整、修改己有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这种政策失效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实践证明,“浴盆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质的分析。切忌轻易地修改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早期失效过程是难以避免的,除非分析结果确系政策本身错误,否则轻率改变政策必然引起振荡。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地使这一时期延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