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内在创始型

【答案】内在创始型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员或部门为解决纯粹的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问题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在该模型下,仅限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或接近于决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政策问题; 该模型企图排除普通公众参与的可能性,此类问题的确认远离公众议程,普通公众没有参与的机会和希望; 问题最多会扩散到一些认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相对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2.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这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顶测的方法。在操作中,根据统计资料求得因果关系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因果关系越密切。通过相关系数就可确定回归方程,预测今后事物发展的趋势。

3. 决策树法

【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

4. 效用分析

【答案】效用分析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法。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一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货币收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的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井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异。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对同等收益,决策可能不同; 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同,其决策也将不同。

5. 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

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二、简答题

6. 弹性化组织设计有多种形式,试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

【答案】弹性化组织设计是指一种强调灵活性和权变的组织设计,有多种设计形式。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体及网络组织等。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一种有别于首长制的组织结构,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水久的,需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委员会制的特性是:

①可容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集思广益,可以避免一个人决策的偏执或失误;

②彼此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不易营私舞弊;

③大家分工又合作,可减轻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④不受上级长官的过分干涉,有较多的自主和自由,符合民主精神。

(2)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

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是指于正式的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或目标的分支部门,这类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与专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的特性是:

①可简化单位问的协调整合问题;

②于庞大的组织中仍能维持控制;

③有利于明确区划不同的产品、地区与服务对象;

④有利于上层控制系统的绩效监督;

⑤目标明确,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员工的激励;

⑥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将决策权下放至问题的领域,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3)分离的结构

分离的结构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来进行协调与控制,每一个分离的部门皆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该部门的财务、人事等事项。总部亦可视需要而给予适时的支援。分离的部门通常是依据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而成立,且内部的结构较为庞大。分离的结构的特性有:

①部门管理者拥有完整的权力和责仟,可避免传统官僚权责不清的现象;

②分离的部门能够兔除上级运作细节的监督,可专注于长远的重要的问题;

③自主性与自我包含的特性有助于训练通才管理者

; ④分离的部门由于自主性高,有自我承担风险的能力,即使绩效不佳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

(4)矩阵式组织

矩阵式组织又称“专案组织”,是指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也就是为解决某种特殊问题所建立的团队或工作小组。其特性是:矩阵式组织打破了传统层级节制组织所坚持的命令一致原则,组织成员必须同时听从原来功能性部门管理者与专案管理者的指挥。

(5)跨越功能的团队

团队内的事务主要由团队成员自己沟通协调,并没有正式的权威来统辖。跨越功能的团队其生命周期较短,当任务完成后,团队便解散,其成员则因新任务或新计划与其他专家组成新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可以随着任务的变化或需求而变动。

(6)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乃是一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联结体,其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一反过去组织完全包办所有事务所必须具有的功能。网络组织的核心可视需要而与任何其他组织产生联结或中断关系,因此,网络组织是一种几乎没有界限的组织形态。

7. 公共管理责任的性质和内涵是什么?

【答案】(1)公共管理责任的性质

公共管理责任是国家责任的一种,它既不是孤立的单纯道德意义上的,也不是完全法律意义上的,而是具有多种善恶价值判断,涉及国家、政府和人民利益关系。公共管理责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伦理。公共管理责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表现为忠实地遵守法律,遵守上级的命令和经济与效率的标准。其二是道德的行为,即坚守道德的标准,避免出现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2)公共管理责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回应。回应是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民众的需求,不仅包括“回应”民众先前表达的需求,更应洞识先机,以前瞻主动的行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民众常常批评政府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无能为力,便是指政府的回应力不够。

②弹性。公共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可忽略与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关的团体、地方性的或者情境的差异。政府所面对的是公众,而不同人的需求、认知与偏好不可能完全相同。政策的规划和执行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因素,不可死板。

③胜任能力。责任同样要求公共政策的规划和执行应受到客观标准的指引。行政行为必须谨慎,不能草率,必须考虑后果,不能顾前不顾后。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效率、有效能。在某种程度上,最糟糕的腐败便是政府的无育旨。

④正当法律程序。在法律上,正当法律程序的精义在于: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能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与财产。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而不是悠意而治。而现在正当法律程序随着行政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