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519细胞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答案】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即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是一类含有一段类似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它们可以和周期蛋白结合并受后者的调,可以磷酸化其他蛋白,比如组蛋白H1、核纤层蛋白等,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纺锤体

【答案】

纺锤体是指减数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纺锤形结构,由能收缩的微管和微丝纵向成束排列而成。

3. 细胞分化

【答案】

细胞分化是指在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4. 重链结合蛋白 【答案】

子伴侣,属于

(1)

然后

同是重链结合蛋白的简称,因为它能够同家族,在内质网中有两个作用。 结合并通过的水解释放出结合的多肽。在多数情况下,释放出的多肽很快折叠,

再结合,但是,如

会马上同这种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处于未折叠抗体的重链结合而得名。是一类分同进入内质网的未折叠蛋白质的疏水氨基酸结合,防止多肽链不正确地折叠和聚合。或者同别的亚基共同组装成完整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和装配的蛋白质不会同果蛋白质进行了不正确的折叠或错误的装配

的状态,从而防止了错误的折叠。

(2)是防止新合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变性或断裂。也就是说蛋白质在转运到内质网的过程中需要的帮助。

通过重组技术,将酵母中编码蛋白的基因突变成温度敏感型后,当

的转移也会丧失,推测由于的功能提高细胞培养温度时

丧失,导致蛋白质在

5. 光系统的功能就会停止,

蛋白质向中的聚集,抑制了新生肽向 的转移。

【答案】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称为光系统,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每一个光系统含有两个主要成分:捕光复合物和光反应中心复合物。光系统中的光吸收色素的功能像是一种天线,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中心的一对叶绿素由叶绿素激发一个电子,并进入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

6. 巴氏小体

1949年

【答案】巴氏小体: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的细胞核中染色很深、由一条失活的X 染色体凝缩而成的染色质小体,又称性染色质小体

为所发现。

7. 染色体

【答案】

染色体

物质的形态单位。

8. 磷脂转换蛋白

功能是与磷脂结合,并在膜之间转移磷脂。

是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包装而成的遗传 【答案】磷脂转换蛋白(phospholipidexchangeproteins ,PEP )是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其

二、简答题

9. 细胞衰老有哪些特征?

【答案】细胞衰老表现为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和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能力的降低,不仅形态学结构发生改变,分子水平的变化也显而易见。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在结构上表现为退行性变化,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内水分减少,从而使得原生质硬度增加,造成细胞收缩、失去正常形态。细胞质膜流动性降低。而在原生质改变的同时,细胞核也发生固缩,结构不清,染色质加深,细胞核与细胞质比率减小或核消失。同时线粒体数量减少而体积增大。

(2)伴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各种大分子的组成也发生改变,如蛋白质合成下降。细胞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氨甲酰化、脱氨基等修饰反应,导致蛋白质稳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自由基使蛋白质多肽断裂、交联而变性,氨基酸由左旋变为右旋。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等丢失,最终酶失活。

DNA 复制与转录受到抑制,(3)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端粒DNA 丢失,线粒体DNA

特异性缺失,DNA 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4)mRNA 和tRNA 含量降低。

10.什么叫凝胶-溶胶和溶胶-凝胶转变?

【答案】原生动物中的变形虫,高等动物中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没有鞭毛、纤毛等运动器官,但能够依靠细胞体的变化进行移动,叫作变形运动。通常要靠胞质环流形成伪足,细胞沿着伪足形成的方向前进。细胞内流动的细胞质叫作内质,从尾部流向前进中的伪足。当液流到达伪足时,流动的细胞质分向细胞的两侧,并形成较硬的外质。其间,位于细胞后部的外质被破坏并向前方提供新的内质,由此产生内质和外质的循环转变,并引起细胞向前移动。细胞质由坚硬的凝质状态(外质)向可流动的液态(内质)转变的过程称为凝胶-溶胶转变,相反的过程叫溶胶-

凝胶转变。

11.什么是对控基因?在果蝇的发育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对控基因是控制副节形成的基因,由于这种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每隔一节缺一节,因此之故称为对控基因。

(2)果蝇胚胎共分14个副节,每一个副节在特定的一组基因控制下成为一个独立的发育单位。前3个副节参与形成头部体节,再3个副节形成胸部体节,最后8个副节形成腹部体节。副节与后来的体节并不对应,每一个体节是由一个副节的后区和后一个副节的前区组成。胚胎前部的副节发生了融合,

因此头区不分节。对控基因包括基因等,它们在细胞副节的条纹中表达,编码产物是转录因子。每一个对控基因在7个副节中表达,表达的副节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奇数副节,表达后产生7条表达条纹。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条纹的出现为一渐变过程,条纹的最初边缘模糊,随后才逐渐明显。每一条纹中表达的基因分别受不同的间隔基因和母体基因编码。

1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线粒体蛋白合成之后进入了线粒体。

【答案】可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1)克隆线粒体基质蛋白基因;

(2)在无细胞系统中合成酵母线粒体蛋白;

(3)检测分离后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成两组,一组直接加入胰蛋白酶,另一组先加入线粒体,然后再用胰蛋白酶蛋白酶处理;

(4)结果分析:如果加入线粒体的一组中的蛋白质对胰蛋白酶具有抗性,而不加线粒体的一组巾蛋白质被胰蛋白酶水解,即可证明加入线粒体后,线粒体蛋白进入了线粒体。因为胰蛋白酶是水溶性的酶,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对胰蛋白酶的抗性说明线粒体蛋白进入了线粒体从而得到保护。

13.列举细菌与动物细胞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很可能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部分或所有现代真核细胞具有的细胞骨架所造成的。

【答案】(1)动物细胞相当大,形状多变,而且没有细胞壁,因而需要细胞骨架来支撑并保持其形状。

(2)动物细胞及其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靠中间纤维在细胞中成形并维持在适当的部位。核纤层附着于核被膜的内侧,支持核被膜并使之成形,中间纤维网络包围核并穿行在细胞质中。

(3)动物细胞可通过改变细胞形状进行移动。这一过程需要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的参与。 (4)动物细胞的基因组比细菌大得多,分为许多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必须精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一过程需要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系统参与。

(5)动物细胞具有胞内细胞器。细胞器在胞内的定位依赖于沿着微管移动的发动机蛋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