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现代汉语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2. 存现句

【答案】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又称存现宾语句。存现句可以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它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其句首不能出现施事或受事名词,而时地名词有时可以隐去。存现句的宾语中心是施事,宾语中心前常有数量词组作定语。句首若有处所词语,处所词语即为句子的主语,构成主谓句,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若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则为句子的状语,构成非主谓句,如:“今天要走十个人。”

3.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5.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6.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7. 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

,,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

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8.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二、简答题

9. 你怎样看待汉语中的字母词?

【答案】字母词,属于借词的一种,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

MTV (英music television的缩略。音乐电视。)

CT (英computerized 的缩略。计算机体层成像。)

CD (英compact disc的缩略。激光唱盘。)

VS (英V ersus 的缩略变体。表示比赛双方的对比。)

WHO (英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缩略。世界卫生组织。)

有的在字母后加上汉语相关语素

B 超(B 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

BP 机(英beeper 的缩略。无线寻呼机。)

α射线(阿尔法射线。)

①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只要语言有接触,就有语言的互相借用,语言的

纯洁是站不住的,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来来往往。准确评价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空谈这个现象好还是坏,应该分析这种语言现象是不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当下交际的需要。

②我国字母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字母词进入词典最早是1903年,只收了一条“X 光”,其后又有多部词典收入了字母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这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没有禁止使用西文字母词,指出需要使用时,要用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10.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钮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答案】①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的词语用的是地方自然是好不是坏,因此应该删去多余的“好坏”,把“的”字移到“语言”的前面。也可以将其替换为“好的文艺作品语言”。

11.下面例子中“花”的义项哪些应该合起来成为“花1”的义项? 哪些是“花2”的义项? 应不应该还有一个“花3”? (注:“花1、花2、花3,,是三个同形同音词。)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②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③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④用掉:花了三元钱。

⑤姓:小李广花荣。

⑥模糊不清:眼睛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