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19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7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4

一、名词解释

1.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2.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4. 调值

【答案】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由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有两个语音特点:一是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二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描写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5.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

,假借来记录“自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

己”的“自”。

6.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7. 语法性质

【答案】语法性质是指与语音、词汇相比所具有的特征,相当于“语法功能”。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抽象性是指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稳固性是指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要缓慢得多。民族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8.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二、简答题

9. 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 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

【答案】(1)双关的修辞作用

①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②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举例分析

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①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二句中的“杨柳”字面上写的是轻轻飘肠直上九重霄的杨花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歌颂他们忠魂升天,永垂不朽。谐音双关,寓意深长。

②语义双关

例如: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几十里的大山脊,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露出了马脚”的另一种意义是匪徒们露出了破绽。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很有表现力。

10.改正下列句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

①“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②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③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不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④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学习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

⑤我回到家乡一看。嗬! 一幢幢美丽的瓦房; 一片片葱翠的农田; 一条条笔直的渠道;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⑥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⑦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 老农了如指掌。

⑧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

【答案】①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②书名号去掉。“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并在中间加上顿号。

③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④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刻苦学习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⑤“看”和“嗬”后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⑥“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于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 ⑦应将问号改成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⑧应将冒号改成破折号,这儿的“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