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汉语言基础知识之现代汉语(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2.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3.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

,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

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4.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5.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6.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7.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

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8.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偏旁和部首的区别。

【答案】偏旁和部首的区别主要有:

(1)定义不同

偏旁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2)定义的角度不同

①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从前称合体字的左力一为“偏”,右方为“旁”; 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称为“左偏旁”; 位于字的右边,称为“右偏旁”。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吃”字的偏旁是“口”,“任”的偏旁是“亻”。

②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称为“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例如“霜”是个二层组合,其部件是“雨”,“明”的部件是‘旧”。

10.改正下列句子中实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鹤鸽保护区己迫在眉睫。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⑤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⑥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⑦包装可以,但不能太包装。

⑧几乎所有的窗都明亮着不疲惫的眼。

⑨实行新的管理制度以来,优质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了百分之九十。

⑩天天的朋友站在他爸爸身边。

11○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12○陶渊明曾理想一个和平、宁静、没有矛盾斗争的极乐世界。

【答案】①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耳闻目睹”之类的词语。

②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边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成倍减少”应改为“减少百分之五十”、“减少二分之一”或“减少一半”。

④“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全句应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义”。

⑤“智慧”是名词,不能跟形容词“漂亮”并列,不能受副词“又”修饰,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应改“智慧”为“聪明”。

⑥“使用”是动词,句中让它做“分”的宾语中心,又受数量短语修饰,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名词了吧,应改“使用”为“用法”。

⑦两个“包装”都是动词,后一个“包装”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带宾语,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形容词,可在“包装”的前面加个谓宾动词“注重”,句子就通了,“太”要改为“只”就更好。

⑧“明亮”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误用为动词了,改为“几乎所有的窗户都透出明亮的灯光,像不疲惫的眼睛。”

⑨“提高了”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提高到”指的是增加后的总数。本句指的是增加后的总数,应改“了”为“到”。

⑩“他”指代不明,是天天的朋友站在天天爸爸的身边,还是天天的朋友站在自己爸爸的身边呢? 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饰。

11○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12○“理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误用为动词了,改“理想”为“幻想”。

11.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 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