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税务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负转嫁
【答案】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 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 通过经济交易过程, 将所缴税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 自己少负担或者不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即前转和后转。
2. 税收的财政原则
【答案】税收财政原则最早是由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来的, 是指以满足国家财政需要为目标的税制准则, 这一原则是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财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①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②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
3. 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答案】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也称为一般所得税制, 是指对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所得综合征税的一种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总体负担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量能课税的原则, 一般适用累进税率征收。由于汇总了纳税人各方面的所得, 就需要用申报法来征收。这种税制管理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需要具备较先进的征管技术, 尤其是需要普遍采用计算机对个人收入进行监控和管理, 也需要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纳税意识。
4. 税收管理体制
【答案】税收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与责任的一项制度。其实质上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与税收管理体制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包含关系, 前者包含并制约后者, 后者属于并服从前者。
5. 税收自动稳定器
【答案】税收自动稳定器, 又称为“内在稳定器”, 是指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 一些税收会自动发生増减变化, 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它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 不需要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 而是依靠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 自行发挥作用, 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具体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来实现。
6. 公共产品
【答案】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 供给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前者是指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 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后者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 换而言之, 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二、判断题
7. 税收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 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不会扭曲资源配置格局, 阻碍经济发展。( )
【答案】×
【解析】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 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也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格局, 阻碍经济发展。
8 税收立法程序的提议阶段一般是由国务院授权其税务主管部门, 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
负责立法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 并提出立法方案或税法草案, 上报国务院。( )
【答案】√
9. 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 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的状态。( )
【答案】√
【解析】负外部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 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的状态, 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或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使受损者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
10.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 税收过慢增长是意味着税收风险, 税收过快増长则是有益的。
【答案】×
【解析】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 税收的过慢增长和过快增长都是不健康的, 都意味着税收风险的存在。
11.税收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经常性成本补偿方式和调控手段。( )
【答案】√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 市场被认为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机制, 但在现实中, 市场运转的失灵又是不可避免的。从弥补市场缺陷的角度看, 政府税收不仅可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 而且可以从外部效应矫正、收入分配差距调整等方面发挥作用。
12.条件不同者缴纳不相同的税, 这被称为税收的纵向公平。( )
【答案】√
【解析】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这是税收的纵向公平。
13.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为先税后分。( )
【答案】×
【解析】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为先分后税。
14.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原则, 二是弹性原则。 ( )
【答案】×
【解析】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①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 ②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
15.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可以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
【答案】×
【解析】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16.税负资本化是税负后转的一种特定方式, 但是它同一般的税负后转又有着不同, 主要表现在转嫁对象的不同以及转嫁方式的不同。( )
【答案】√
【解析】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以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式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要素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 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税收资本化与一般的税负后转同样属于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但是一般的税负后转主要是通过压低进价将税负转移给生产者。
三、简答题
17.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可从哪几个方面理解?
【答案】当政府向个人劳动征税时, 就会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投入所获的收益, 就会对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两种商品间的选择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
①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越高, 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 税收产生的收入效应就越小, 替代效应就越大, 即个人更倾向于减少劳动投入, 而选择“闲暇”。
②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越低, 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 税收产生的收入效应就越大, 替代效应就越小, 即个人更倾向于増加劳动投入。
(2)税制的形式也是决定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①在累进税率的税制中, 个人劳动投入的増加使其收入适用更高的税率, 劳动的边际收益会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