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将发生一次根本性变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6年7月19日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突破1.23亿,18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6.8%,在大约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的数量已达3000万,占中小学生总数的15%;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其中高中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如果按全国中小学升学率在98%以上来计算的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网民中的学生数量还会继续稳步增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参与者的低龄化成为一大趋势。就像任何新技术革命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伦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样,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它对青少年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给人们大量的信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给人们更高效的学习与工作方式,带给人们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另一方面网上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也给青少年带来困惑和迷茫,网络上的交往交流方式亦会导致其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如何在提升青少年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减少其网络活动中出现的许多令人忧虑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其网络道德水平,不仅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伦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把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探讨的主题,力求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综合概括和继承创新的原则,从理论基础和实践两个层面设计安排了论文内容。在理论层面,通过对网络伦理含义的界定,展开对网络伦理特点的探究,概括出网络社会的特征,分析了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关系,最后总结出网络伦理的六大基本原则,即: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允许和知情同意原则以及普世原则;在实践层面,通过对青少年网络伦理现状的调查,总结出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危害,并进一步对这种失范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借鉴儒家伦理思想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