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民族主义问题 借鉴研究成果

  摘要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在民族主义相关内容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探讨教材的疏漏、分析教材对相关历史事件叙述上的得失,借鉴学术研究的成果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民族主义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结合随机调查的结果对课堂教学中的疑惑以及学生中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化的倾向加以剖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意见,以求寻找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引导理性爱国主义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主义问题,简述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涉及的民族主义问题,包括历史教材中民族主义问题、中学生常常关注的民族主义问题和历史教学中关于民族问题的困惑。第三部分论述了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借鉴意义。第四部分结束语。
本文主张在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中重视民族主义的运动轨迹,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反抗运动更多从理性角度加以分析而应避免对爱国主义精神不加区别的盲目宣扬;对中国现代史的建设道路的叙述,要关注民族主义力量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民族主义力量在保障个人权利和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失误从而带来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性;从“民族主义和西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民族主义与东方国家的衰落与觉醒”、“民族主义力量的重振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等几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近现代世界历史。中学历史教学特别是教科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教师虽然不能左右教科书的编写,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教材扩充教材的内容,目的是要学生进一步懂得,国家的独立是以富强为基础的,而富强又是民主制度完善的基础,民族主义的力量应该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动力,而不应该演变成盲目的排外情绪。教材对民族主义未能从它左右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叙述,是因为我们的史学观仍然停留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传统观点上,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也停留在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人的论述上,对学术界多年研究的成果没能及时加以运用使我们教科书有滞后和陈旧之弊端,新课程改革在改变课程“繁难偏旧”问题上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主题词:初中历史教学    民族主义问题    借鉴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