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计算机辅助教学

【答案】从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与学习、测试与管理等。就语言教学来讲,包括语料分析、语言训练、语言测试、文字处理和教学管理等。机辅助教学”指的是“教学与学习”,即只针对语言训练。学习效果分析、狭义的“计算

2. 教学大纲

【答案】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分为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

3. 中介语

【答案】中介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4. HSK

【答案】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分为六级,口试分为三级。其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二、简答题

5. 试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性质。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上说,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外语教学。(吕必松,1983)而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都属干跨文化教学。

(1)教学内容为目的语本身以及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对于学习者来说都属于另一种文化; (2)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实质上是跨越自己的母文化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教师教授目的语的过程也是教授给学习者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学习者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只要是以目的语为工具进行交际,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掌握目的语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适应能力是目的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体现。

6.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答案】实践性原则是指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7. 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答案】我不同意“有错必纠”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都可以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清失误和偏误

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2)对偏误要分清轻重缓急,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

(3)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8. 对外汉语教学的日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什么”和弄清学生“如何学”这两个基本问题。

9. 什么是客观性题目? 什么是主观性题目? 都有哪些客观性题型?

【答案】一个语言测验根据测验特定的目的和测验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题型。我们在测验的类型一节里,曾经讨论过主观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的问题,一般来讲,为了保证侧验的信度和效度,一个侧验应该既包括主观性题目也包括客观性题目。

(1)客观性题目

客观性题目是指题目不仅有题干,而且己经将答案列出,由你做出选择的题目。客观性题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项选择题、是非题、排序题等。在标准化语言测验中,最常用的客观性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好处是内容覆盖面大,评分客观,但编写多项选择题既费时又费力,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讲究一些技巧,因此,我们主要介绍这种题型。

(2)主观性题目

主观性题目是指只有题干,答案需要你自己写出来的那些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10.你对最近有人提出的“对外汉语教育学”持怎样的看法?

【答案】对外汉语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①教育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方面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问题,即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一主要是学校的活动。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中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是本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核心课题。

②“对外汉语教育学”的提出顺应时代要求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学者专家都重视教育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国内也正在进行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研究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当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向,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来。从教育的高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主张应与其他学科教育学的名称相一致,即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比较规范。这一名称体现出本学科的性质及其科学定位。

(2)“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学科任务

①“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②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现有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很多是西方学者们主要以印欧语系语言为基础研究的成果,而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在谱系关系上距离很远,差别也很大。从汉语的特点出发研究汉语习得和教学的特殊规律,则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认识。

11.谈谈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研究重点。

【答案】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深入和拓宽,广泛涉及学科的性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水平测试、教学评估,以及对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及相互关系、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及内在联系、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宏观体系己基本形成。其代表性的成果有:《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吕必松,1987).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1990). 《语言教学原理》(盛炎,1990). 《对外汉语教法学》(张亚军,1990), 《对外汉语教材教法沦》(赵

贤州等,1990), 《华语教学讲习》(吕必松,199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吕必松,199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