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失误与偏误
【答案】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在外语学习过程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答案】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3.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对第【答案】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
二语言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包括工具动机和综合动机。工具动机指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综合动机指学习者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4. 迁移与泛化
【答案】迁移是指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即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具有负迁移作用。
泛化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认知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放宽所学到的语言规则,从而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二、简答题
5. 试按照本节所举的例子,给某测验某类题目编写一个题目细则。
【答案】以语言运用测验为例。
6. 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答案】我不同意“有错必纠”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都可以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清失误和偏误
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2)对偏误要分清轻重缓急,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
(3)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7. 如何确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学科。当我们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资格时,首先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对象,其次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再次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科学体系,最后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成果。综观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都与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2)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自然要对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严格讲来,这并非学科建设。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那个部分”。也就是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