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学校管理中的人文追求

关键词: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

  摘要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而我国现行学校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这一价值追求。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把目光集中到组织中“人”的身上,认为管理是与社会化、人的精神特质密切相关的。后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人造的,组织生活在人当中,并通过人为存在。本课题依据这些先进的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校管理应遵循的人文理念。
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追求精神。人文追求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民主化为先导。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起与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变革学校管理的理念、体制,重构学校文化,以促使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职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并为他们的不断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就是要提升教职工、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学校目标与教职工、学生个人目标和谐统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受传统的官僚主义思想以及科学主义的影响,当前学校管理面临如下问题,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学校管理的实际,论文提出了完善学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学校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尊重信任教师,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再次,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者应当追求一种个性、民主、自主的管理模式,以教师、学生为本,合理分权,建立民主互动的沟通机制,创设一种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实行民主集中制,群策群力,定责授权,分头实施;强化教代会制度、学校工会、学校董事及董事会的作用。最后,还要营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以人文精神统领学校文化,树立优良的校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