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64综合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天职

【答案】天职暗含着某种由上帝安排的认为的意思。它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诫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

2. 社会解组

【答案】社会解组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下降,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集的状态,它建立在涂尔干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独特看法上,这一看法以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为显著特征。

3. 过程理性

【答案】过程理性是由西蒙提出来的。西蒙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过程理性”概念,他指出,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成生他的过程。当心理学家使用“理性”一词时,通常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是过程理性。西蒙在论述过程理性时,不仅仅注意选择中的计算和推理形式,而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揭示意识活动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 结构化理论

【答案】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

(1)齐美尔认为,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

(2)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特别强调社会学要研究各种社会交往的形式,他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如同语法把纯粹的语言形式与这些形式赖以存在的内容分开一样”。齐美尔被认为采用形式主义方法来解释社会,这就是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6. 布迪厄怎样反对“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他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

【答案】(1)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①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誉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②社会现象学的代表是萨特和加芬克尔,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把个人的意志选择、价值理想和情感体验看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像叔本华和尼采那样从个人的表象和意志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

(2)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表现了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分裂性认识。

①社会物理学方法所把握到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现象学所把握到的精神关系,是从不同的原则分析出来的两种层面的客观关系,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统一在一起的。

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关于社会生活客观性的理解是简单的,其重要失误在于它未能在形成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客观性,而无论何种类别的社会客观性都不是离开主观性独立自生的,都是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中才生成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否认了这一点,把具有客观性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中的主观因素完全“物化”了。

②社会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物理学的直观机械性。强调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未能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到具体的社会条件中去考察,缺乏对主观性要受到种种外在条件限制的理解,所以陷入了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旧辙。

(3)布迪厄从关系主义方法论超越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要把主观和客观各种层面的研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但是客观性研究应当优先于主观性研究,并且关于各种社会位置或社会条件的客观性分析是关于精神意识的主观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7. 艾利亚斯如何对宫廷社会进行分析?

【答案】艾利亚斯对宫廷社会的分析:

(1)主题

文明的进程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宫廷化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这一过程中交织着从武士到廷臣的变化、世俗权威机构与教会机构的竞争。而埃利亚斯的主题则是:为什么一种特定的“奢侈”生活方式对于廷臣们来说是如此地必要。

(2)主要内容

①大约在17世纪,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宫廷社会”,其成员的言谈举止与其他社会群体有明显

差别。在《宫廷社会》中,埃利亚斯详细揭示了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充当了维持并控制贵族的一种手段,如何型塑了贵族的人格, 以及它在文化方面的后果。

②他的分析首先从一个不太为人所注意的方面开始:旧制度时期,法国贵族及上层资产阶级有着形形色色的等级区分,其居所的内部结构与外表装饰都遵从着严格的等级化。埃利亚斯从居所的安排进而更详细地分析了宫廷生活的细节:礼节、典仪、品味、服饰、习俗乃至谈吐的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都是争夺(和维持)地位与权力的工具;

③埃利亚斯之所以选择法国宫廷社会为个案,是因为它对整个欧洲的宫廷(乃至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分析了英国的议会化和德国的科层化。在这些过程中,普遍体现出心理化和理性化的趋势。

(3)结论

埃利亚斯认为,理性化的过程绝不是任何单一一个群体、阶级或阶层的推动结果,而是某一个社会领域中不同的功能群体彼此之间的张力,或同一个单位中的不同个人之间的竞争的结果。但这种竞争是受到来自“上”、“下”两方面压力的结果一一保持身份。贵族感受到“下层”资产阶级的压力,不断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精致化”。但社会沟通的加快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其不断地论于“粗俗”,从而被推动产生新的精英式行为规矩。这种过程不仅仅是“渗下效应”,而是愈益平等的“功能民主化”,导向多重相互依赖,多极控制。

三、论述题

8. 哈贝马斯怎样论述公共领域的历史变迁和结构转型?他怎样评价公共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1)公共领域的历史变迁和结构转型

①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在古希腊时代是界限分明、形式清楚、功能明确的。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a. 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界限;

b. 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是对话和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c. 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活动和体育、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和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②代表型公共领域

同古希腊时期的公共领域相比,代表型公共领域的首要特点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代表型公共领域的三个重大变化:

a. 宗教改革使宗教领域发生了分化;

b. 公共财政和封建君主的私人财产的分离;

c. 最根本的变化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产生。

③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a.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性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同公共权力领域的中间地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