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040高等教育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2.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的现代管理方法。其特点包括:①面向未来; ②系统性的管理; ③重视成果的管理; ④重视人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都表现为一种程序或过程,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这一概念于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之后便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及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实践当中。
3.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4.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
制。
5.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6.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7.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8.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二、简答题
9.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梅奥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工业社会学的倡导者。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为期4年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全面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气奠定厂行为科学的基础。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物理和生理的因素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
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管理者要重视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作用。
(3)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取得平衡。
(4)人的行为是最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者不仅要善于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还要了解人们不合乎逻辑的行为。
10.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讲出4个方面)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公共管理改革的新浪潮,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其精髓在于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以下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1)教育产业的开发和教育市场的开放。“新公共管理”思想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教育作为传统的公益行业受到冲击和改造,教育产业不断开发,教育市场也不断开放,藉此来提高教育部门的运营效率。
(2)教育管理权力的下移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管理的弹性化,主张权力的下放,国内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呈现出分级管理的均权化趋势,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下放管理权力,提高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教师聘任制。“新公共管理”思想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更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教师聘任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在教育这一准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的表现。
(4)校长负责制。“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放松管制,强调公共部门的企业化管理,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的标准和测量。这些都为各国在学校管理改革中扩大校长的权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奠定了基础。
11.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所具有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个重要的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在组织和开发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一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祝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