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2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0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30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8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2.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3.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4. 领导力

【答案】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5.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6. 教师考核

【答案】教师考核是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和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上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我国实施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考核是教师管理中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其目的与作用在于:为教师的使用、培训、晋升、提级提薪、奖惩提供依据; 引导教师按教育规律办事,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负责教师考核的机构是聘任教师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四个方面。考核的方法,按形式分有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我国《教师法》在总结我国的教师考核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理论与尝试,提出了实施教师考核的两项原则,即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性原则。

7.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8. 教育课程

【答案】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

程的总和。其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二、简答题

9. 简要分析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的作用。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组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 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解决我国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文化教育程度低、不适应结构性就业的需要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水平的结构

总体来说,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水平结构。劳动力水平结构可分为普通水平劳动力、中等水平劳动力和高等水平劳动力。由于过去我国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造成目前劳动力水平不能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力平均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过低; 第一,劳动力平均技术水平也很低; 第三,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太少,比例太低。

要改变我国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复杂程度不高的状况,使之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除了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教育结构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并重点做好两次分流工作。第一次分流是学生初中毕业后,部分流向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流向工作和生产岗位; 第二次分流使学生高中毕业后,一部分流向大专院校,另一部分流向社会就业。者两次分流都需要进行就业指导、就业训练,都需要进行就业前培训。这客观上就要求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有个较大的发展,要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学制、多种职业类型,对分流出来的社会就业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以便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这是教育结构适应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关键举措。

(2)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

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是实现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因为经济部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运用程度越广、越深,对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要求水平也就越来越高,要求劳动力的知识结构越合理,智力发展水平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劳动力,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学的知识较死板、较零碎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结构内部的学科门类结构、课程结构不甚合理。同时,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就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不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不能满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要求的,所以必须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