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703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长自身调节

【答案】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 机制。心脏异长自身调节的意义在于对搏出量做精细调节,保证外周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并匹配左右心室的搏出量。

2. 更年期

【答案】更年期是指女性卵巢机能逐渐衰退到趋于消失的过渡时期,又称为绝经期,明显的表现是月经由不规律到完全停止(闭经),一般出现在44〜54岁的年龄阶段。更年期是女性从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

3. 突触延搁

【答案】突触延搁是指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从兴奋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起,即从发生去极化起,到在突触后细胞中产生突触后电位止发生的一个时间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是传递物质从神经末梢释放、向突触间隙扩散而作用于突触下膜所需要的时间,但其大部分是消耗在传递物质的释放上。

4. 个体乳酸阈

【答案】个体乳酸阈是指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因这一临界点的血乳酸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可在1.4~7.5mmol/L的范围变动。个体乳酸阈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5. 缓冲对

【答案】缓冲对是由一种弱酸与这种弱酸的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血浆和红细胞都含有强有力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对有

的缓冲效率最高。

6. 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红细胞中的缓冲对有

:等。在上述缓冲对中,

以血浆中

【答案】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法是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的方法,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具体应用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7. 渗透压

【答案】渗透压,又称渗透吸水力,是指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也就是溶液増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渗透压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8. 代偿间歇

【答案】代偿间歇是指紧接着期前收缩后的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的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代偿间歇之后,又恢复窦性心律。

9. 持续训练法

【答案】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

10.红细胞比容

【答案】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又称红细胞压积。我国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比容为成年女性为

二、简答题

11.简述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答案】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越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越多。当血流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増多。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大静脉抽吸血液。心脏收缩射血越充分,舒张时心室内压就越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静脉回心血量也就较高。

(3)体位、温度改变

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増大,故回心血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増多,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问站立不动,更易引起头晕和休克。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当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会明显大于安静状态。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问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这样,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

(5)呼吸运动

呼吸时,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故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高,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呼气时,则相反。

12.如何进行平衡、灵敏、柔初的评定?

【答案】平衡、灵敏和柔韧的评定方法如下:

(1)平衡

平衡能力的评定是指按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与分析的过程。常用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有:睁眼动态平衡测验;睁、闭眼静态平衡测验;金鸡独立测验;头手倒立测验;平衡仪测验。

(2)灵敏

灵敏性的评定包括传统测试方法,如立卧撑测验、侧跨步测验、象限双脚跳测验等;也包括现代的灵敏测定仪。

(3)柔初

由于人体各关节活动范围大小各异,不可能用某一项测试来评定全身的柔韧性,因此,颈、肩关节、躯干、髋关节、下肢等部位的柔韧性,必须分别进行评定。目前,对柔初性的测定分为简易测量方法(如直立体前屈测验、旋肩测验、背伸测验等)和精密测量法(如角度测量器测量法、等速测力系统测定法等)。

13.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答案】儿童少年时期,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有:

(1)6〜13岁左右神经系统过程占明显优势,但兴奋容易扩散。

(2)13岁以后,抑制过程加强,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

(3)8岁以前精确分化能力逐渐完善,并接近成人。

(4)13〜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达到一定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5)14〜16岁时反应潜伏期缩短,分化抑制能力显著提高。

14.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答案】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有:

(1)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实现高频率动作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可采用变换各种信号让练习者迅速作出反应的练习,以及做各种高频率动作的练习,如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