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43年9月,赵树理的____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答案】《小二黑结婚》

【解析】赵树理最具魅力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9月这篇小说出版,半年间发行四万册,创下了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流行的新记录。

2. 茅盾小说《虹》中的女主角是____。

【答案】梅行素

【解析】《虹》是茅盾192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梅行素是小说的女主角。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从“五四”到“五册”这一历史时期内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革命者的艰苦历程。

3. 《现代评论》是____派作家的重要刊物。

【答案】现代评论

【解析】现代评论派因1924年创办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王世杰、陈西澄、高一涵、陈衡哲、陈翰笙、胡道、唐有壬、丁西林、马宗融、凌叔华、杨振声、李四光等,大多曾留学欧美,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熏陶。其中一些人标榜自由主义,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文艺上否定功利主义,提倡唯美主义艺术。

4. 曹禺的成名作是____。

【答案】《雷雨》

【解析】曹禺一生创作甚多,他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一剧是其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部剧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地位。

5. 茅盾《蚀》三部曲是____、____、____。

【答案】《幻灭》; 《动摇》; 《追求》。

【解析】茅盾的《蚀》二部曲《幻火》《动摇》《追求》,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

6. 学衡派因创办____杂志而得名。

【答案】《学衡》

【解析】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标志着学衡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毖、胡先骕。

7. 九叶派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

【答案】穆旦。

【解析】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他在四十年代写有不少诗作,后结为《穆旦诗集》,另有诗作收入《九叶集》《旗》。

8. 闻一多称田间为____。

【答案】“时代的鼓手”

【解析】田间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其诗集有《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和《给战斗者》。他所创造的鼓点式的诗,所表现的常是闪电似的感情的突击,并利用诗句的分行形成急驰的旋律。

二、论述题

9. 论述小说《围城》讽刺艺术的成就。

【答案】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具有极高的讽刺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

(1)主题的讽刺意蕴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先生对《围城》的注解,相信大家都小陌生。作为最了解钱钟书,也最有资格给《围城》作注释的杨先生来说,她的话恰巧精辟地阐述出了小说《围城》的主题,即人生万事,莫若“围城”,爱情也好,婚姻也好,生活也好,事业也好,无非是进了出,出了进,没有了局。然而正是这短短几句,带给人们的却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作者为了说清这个主题,为读者刻画了一个个“高等人”的人生轨迹。正如作者在《围城》序言中所说,“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2)语言的幽默趣味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小说的语言相当的幽默和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又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在语言艺术上,《围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典范之作。

(3)讽刺手法灵活多样

大量妙趣横生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是《围城》的一大亮点。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并且超出常人的想像。他利用喻体和本体的强烈反差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以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和幽默。蕴含深意的象征是《围城》的又一亮点。其中《围城》的题口本身就富有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是围城,这就是小说的主题。

(4)通过细节描写进行讽刺

《围城》中的人物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大体上属于一个社会阶层,但钱钟书能写出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主要是善于抓住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这种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

①画龙点睛式的动作细节描写。钱钟书在继承《儒林外史》的传统基础上汲取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采用精彩准确的动作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犀利而细腻的心理描写。犀利表现对人物心理瞬间变化的捕捉和人物内心隐蔽情感的揭示,细腻表现在对人物复杂感情的多层次的展示,钱钟书巧妙地运用犀利而又细腻的心理细节描写,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5)通过人物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围城》以方鸿渐这个时时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广泛地触及三四十年代的社会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抨击当时种种社会弊端和人生病态,并着力探讨人际间的基本关系、人的基本处境和人生的基本意义,并就这些问题作出了形象而富有哲理的阐释。

钱钟书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进行嘲弄讽刺,作者的笔触及了社会各个角落的丑陋。小说通过对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描写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揭露了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的腐败,对那些“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脏行径与灵魂进行深刻的披露。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钱钟书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10.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

【答案】“史诗性”,既是小说的一种审美追求,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茅盾小说的“史诗性”源头来自于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以书写历史的视角和方法来进行文学创作是这种文学潮流的重要特征。茅盾小说“史诗性”主要体现在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对“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的追求三个方面。

(1)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

茅盾曾有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并打算通过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这种意图在完成的《子夜》中虽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但从他创作的整体进行考察,却是基本上实现了的。

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为人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2)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

从写成于1931年至1932年的《子夜》开始,茅盾更自觉地展开了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绘。不久后写出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同样具有鲜明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