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34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变态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缘型人格障碍
【答案】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而言,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是其突出的特征。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数据表明此类障碍的患病率为0.2%〜4.6%,女性多于男性。边缘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和惊恐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3%,19%和7%。与其他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是:与表演型、反社会人格障碍伴发,其次为分裂型、依赖型、回避型、自恋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2. 精神病
【答案】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祌病学的研究范畴。
3. 强迫症(OCD )
【答案】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4. 社交恐怖症
【答案】(1)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
与特殊恐怖症相比,社交恐怖症害怕的社交情境往往不易回避,因此社交恐怖症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往往更为明显。
(2)社交恐怖症的表现:
①害怕与别人对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称为对视恐怖症;
②还可表现为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害怕当众说话或表演,害怕当众进食,由于旁边有人而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害怕在公共场所呕吐等等;
③害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到,因而揣惴不安者,患者深信周围人已觉察并正在注意他,因此更觉局促不安、浑身不自在。被称为赤面恐怖症。临床上发现,此类患者中不少人成了酒精依
④除焦虑和害怕外,还有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极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
⑤在认知方面,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⑥害怕社交场合十分广泛的病例称广泛性社交恐怖症,这类患者常害怕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无法工作。
多数患者起病于青少年,常逐渐起病,无明显诱因。也有的在一次羞辱的社交经历之后急性起病。一般病程缓慢,起病较迟且无其他精神障碍者预后较好。
社交恐怖症常继发抑郁症和惊恐障碍,当有惊恐障碍时,要注意判断谁是原发性的。
广场恐怖症在于害怕无法离开某处; 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先占观念是害怕别人给予不好的评价和自己感到发窘、狼独不堪,从而行为上表现出避开与他人的接触与交谈。
5. 强迫型人格障碍
【答案】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等是强迫型人格障碍者的特征。此类病人还易于出现强迫症、抑郁症、心身疾病等。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7%〜6.4%,男性多于女性。强迫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的共病率分别为6%与30%。有研究者认为,强迫型人格障碍与A 组(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人格障碍接近。私人诊所和高功能人群中可发现强迫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相关。
6. 分离性焦虑障碍
【答案】分离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在青春期之前的发病率为3.5%。女童的发病率为男童的将近两倍。严重的儿童可能不能上学或参加户外活动。因为儿童经常出现躯体症状,所以通常接受多次躯体检验。
症状:有分离焦虑的儿童时刻都在担心和家人分离或家人遇到不幸,他们拒绝和家人或其他依恋的人分开,如果分开就会让他们惊恐不已;做和分离有关的噩梦;可能表现出与焦虑相关的躯体反应,如头痛、胃痛、恶心,这些反应在不得不分开的时候会格外明显。
连续4周出现以上情况,就可能被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
7. 神经病
【答案】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8.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
【答案】DSM-IV 中广泛性焦虑障碍被定义为,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以六种相关的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慢性、不可控
二、简答题
9. 简述大脑的4个脑叶的功能
【答案】(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
(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10.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
【答案】心理异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脱离情景因素,所以对于心理异常的界定比较困难,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
(1)Barlow 和Durand 提出的标准:
①心理上的失调;
②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
③非典型性的反应。
(2)Nevid , Rathtus 和Greene 提出的标准:
①不同寻常的行为;
②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
③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
④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
⑤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
⑥行为是危险的。
(3)张伯源、陈仲庚提出的标准:
①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涉及出现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②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③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医学模式常用的标准;
④统计学标准:以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
(4)专业人员的标准:
目前专业人员使用的是对心理障碍的医学诊断分类描述体系,在中国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 在美国有《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世界卫生组织则有《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这些诊断分类系统为明确对异常心理现象如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