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北朝至元代关中地区龙纹碑首研究

关键词:北朝至元代;关中地区;龙纹碑首;分期;断代

  摘要


     龙纹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手法之一,将其运用到石碑碑首上,造型变化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又因多数石碑的刻制年代十分精确,碑首上的其他纹饰时代特色鲜明。因此,龙纹碑首上所刻纹饰可作为石碑断代的第一手资料或标准器。
     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北朝至元代这一阶段存世的龙纹石碑进行梳理和研究。首先,在整理基础上,根据龙纹碑首整体与局部布局的变化规律,将这一阶段龙纹石碑进行分期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其次,针对定型式龙纹石碑的构成三要素,探究龙纹碑首的起源问题。最后,通过龙纹以及其他纹饰的演变规律试图对后世改刻的石碑及年代不明的石碑进行断代。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北朝至元代关中地区的龙纹碑首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和总结前人对龙纹碑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龙纹碑首分期。本章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对关中地区北朝至元代龙纹碑首进行分期,从而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碑首上的龙纹在不同时期特点不同,并对龙纹具体部位的演变规律有些初步的认识,分出四期,即北朝至隋代;隋至唐开元年间;唐开元年间至宋代;元代。
第三章,龙纹碑首起源。关中地区定型的龙纹碑首是由相互缠绕的螭龙、宝珠纹、圭形碑额三要素构成。左右对称且相互缠绕的螭龙形象最初源自于关中地区刻有交龙图像的造像碑,这种交龙图像在石碑上的发展演化,从最初的线刻逐渐成为浮雕,逐渐成为龙纹碑首上重要的构成要素;宝珠纹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早期石碑上的日月形象,由于佛教的传入,宝珠代替了日月出现在石碑之上,成为龙纹碑首的又一构成要素;圭形碑额则是由汉代的圭首碑演化而成,也成为龙纹碑首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三种因素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了初唐时期定型的龙纹石碑。
第四章,利用龙纹碑首判断后世改刻的石碑及鉴定年代不明确的石碑。在分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篆书千字文序碑、劝慎刑文等几通石碑的年代进行考证。通过分析碑首上的龙纹、宝珠纹、其他纹饰等图像特征,与某一历史阶段石碑的样式特征或特定年代的石碑进行对比,把单个石碑同某个特定时期联系起来,从而来确定无纪年或年代不定石碑的年代范围。
第五章,结束语。探究出龙纹碑首这种形制于初唐时期在关中地区基本定型,逐渐影响全国,点出本文研究北朝至元代关中地区龙纹碑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