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8新闻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台湾电视公司
【答案】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创立于1962年4月28日,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简称“台视’,、"TTV" 。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新台币三仟万元。同年10月10日,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按钮,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台湾地区电视史。与中国电视公司(CTV )、中华电视公司(CTS )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老三台加上民间全民电视公司与公共电视台,合称为台湾五大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五台。
2. 中华电视台
【答案】中华电视台简称“华视”,英文缩写CTS ,于1971年10月正式播出,是由台湾“国防部”及“教育部”联合投资建立的。该台初创之时,属财团法人组织。1972年1月,华视改组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台湾“国防部”、“教育部”共同投资49%,余下部分由工商界投资。1988年11月,公司更名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若干子公司和基金会,中华电视台是其主营项目。
3. 《政治周报》
【答案】《政治周报》是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该报于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主持筹办工作并担任首任主编,从第5期起,先后继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该报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击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销量4万份,1926年6月停刊。
4. 《新民报晚刊》
【答案】《新民报晚刊》是一家政治上“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的民营报纸,1946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该报在创刊时便确定了一要进步、二要保全的办报方针,新闻报道采取“超党派”的立场,不论要闻版、本埠版,基本上采用本报记者自己采访的新闻稿,而不采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稿件。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消息,大多根据新华社广播稿改编,以本报南京、北平专电形式发表。解放后,《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4月改名为《新民晚报》。
5. 重庆各报联合版
【答案】重庆各报联合版是中国新闻史上报纸联合版之始。1939年5月3日、4日,日寇飞
机接连对重庆实行狂轰滥炸,许多报社被炸,损失惨重。鉴于这种困难状况,重庆《中央日报》、《时事新报》、《扫荡报》、《新蜀报》、《商务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国民公报》、《新民报》、《西南日报》等10家大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不问党派、不分立场,于5月6日合作发刊“重庆各报联合版’,,初为日出对开半张两版,后出对开一张4版,在《时事新报》的防空洞中编排印刷。至8月12日结束,共出版了99天。8月13日,重庆各报各自恢复出版。
6. “四社”
【答案】“四社”是指包括《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在内的报业集团。《申报》经理张竹平1924年在上海成立“申时电讯社”,成为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私营通讯社。后合资收购《时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时事新报》、《大陆报》和《大晚报》三报是股份有限公司,申时电讯社为张竹平独资经营。1934年“四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业务又有发展,各地访员增至30多处,每日收发稿件达6万余字。是年10月1日,本埠新闻增发午稿,供各晚报采用。1935年“四社”被孔祥熙劫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停止活动。1946年6月6日恢复活动。
7. 邮发合一
【答案】“邮发合一”是指中国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实行的一项报刊发行制度。在这种发行制度下,报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就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这种模式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了浪费和混乱。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中国的报刊发行模式逐渐演变为“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格局。
8. 《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答案】《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1924年8月由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规则中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从而改变了原来严加禁止的办法。规则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久,北洋政府责成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地筹建广播电台。
9. 《诚言》事件
【答案】《诚言》事件,是指1925年五册运动时期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刊登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引发社会舆论谴责的事件。《诚言》是一种类似传单的铅印宣传品,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出版处出版,不固定篇幅,不具出版机关。《诚言》的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这个宣传品一露面,就受到卜海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申报》、《新闻报》刊登《诚言》事件一出现,社会舆论立即沸腾起来,《血潮日刊》、《中
国青年》等载文痛斥,几百群众涌到申报馆门前提出抗议。在爱国力量的说服下,《申报》在7月17日刊登《辟(诚言)》全文,18日刊登向社会各界道歉的启事,并印发(((诚言)是英国人的谣言》传单20万份。这场新闻斗一争的结局说明,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
1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台创办于1940年,呼号是XNCR , 1943年由于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暂停播音,抗战胜利后恢复。广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权威报刊重要文章、国内外新闻、音乐、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把声音播送到了国统区。在抗战时期,对口军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胡政之
【答案】胡政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1907年,他自费留学日本,回国后应聘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安福系财阀王邪隆接办天津《大公报》,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棋瑞“马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
12.《中国日报》
【答案】《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从经费筹集、设备采购到人员选定,都是孙中山亲自操办,陈少白任主编。《中国日报》创刊后,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
二、简答题
13.简述台湾地区“戒严”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答案】(1)“戒严”时期的报刊业
①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自1950年1月起在台湾全省实行“戒严”,并从1951年6月10日起,实施“报禁”,对新闻事业进行严格控制和限禁。
②台湾新闻界所称的“一报三禁”是指“限证”、“限张”、“限印”。在长达30多年的“报禁”期间,台湾报纸发展充满艰辛。“报禁”期间,规模较大的报纸基本由国民党党营的《中央日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