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85旅游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旅游景点

【答案】(1)广义的“旅游景点”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都可被看作是旅游景点。这种场所的地理概念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甚至实为一个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实为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公共景点。

(2)狭义的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所指的是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封闭式旅游景点,即有明确的界线与外界隔开,并设有固定的出入口,能够对游人出入行使有效控制。明确的界线,是指该景点的区域通过圈以围墙、或设以栅栏、或借助某种天然条件而形成的边界。基于狭义概念的理解,旅游景点是指“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这一定义所反映和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或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专用性。旅游景点是指定用来供游人参观、游览或开展某类休闲活动的场所。这种专用性的指定要么是出于商业性决策,要么是出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公益性政策。

②长久性。是指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必须有其长期固定的场址,并利用这一场址发挥其固有职能。

③可控性。旅游景点必须有人行使管理,必须能够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2. 旅游承载力

【答案】旅游承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严格的意义上,旅游承载力指的是,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纳的最大游客活动量。通俗地理解,旅游承载力也可以是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3. 大众旅游

【答案】大众旅游有双重含义:

(1)大众旅游指的是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亦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己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2)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型旅游,即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大众型,实指旅游活动的规模化开展形式,特别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按照预定的时一间、线路和活动内容,以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旅游。

4. 旅游资源

【答案】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

(2)表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某一或某些事物同以它为核心所形成的活动环境有关:

(3)某一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对旅游者吸引力的消失而不再是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

5. 旅游出口

【答案】旅游出口是指国家接待国际入境旅游。旅游出口是一种无形贸易,在旅游出口中,旅游接待国所出口的是旅游产品一一即旅游者可在该国获得的旅游体验。旅游出口同有形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有很多比较优势:诸如国际旅游业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际旅游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过程较容易; 换汇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旅游出口在国际创汇占有重要地位。

6. 可随意支配收入

【答案】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实现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二、简述题

7.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的发展己经持续丁半个多世纪。亚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量己经超过美洲,从而改变了全球入境旅游业“三足鼎立”的地区排序传统格局。

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

在远程国际旅游客流中,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这三地之间的客流一直都是并将继续是其中的主流。

8. 试析旅游业的性质。

【答案】旅游业只是国家旅游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区别在于,旅游事业不一定是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而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

(1)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有可能也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影响,但所有这些非经济性影响都是因旅游业而派生的结果。

(2)虽然旅游业的经营会将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所有这些派生结果或生产特点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

旅游业是旅游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其列为文化事业。一切都说明,旅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