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85旅游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旅游产品
【答案】对于旅游产品的概念,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去理解和认识。一个层次是基于旅游消费者理解的整体旅游产品,另一个层次则是基于旅游企业认识的单项旅游产品。
(1)整体旅游产品
①基于实用目的,整体旅游产品,就是以旅游者在目的地访问期间的活动为基础所实现的一次完整旅游经历。
②从供给角度去认识,整体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来访者某类旅游经历的实现而提供的各种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所涉及的条件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条件。所涉及的相关服务既包括相关的商业性服务,也包括相关的非商业性服务。
整体旅游产品是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在旅游者看来,整体旅游产品即通过支付其价格而获得的一次完整旅游经历。
(2)单项旅游产品
单项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或是指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
2. 旅游市场
【答案】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企业,客源市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满足客人的需要实际上就是在满足本企业的需要。
如果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了解需求市场的规模、不了解顾客的来源和目标市场人群的状况、不厂解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不丁解本企业或本目的地在市场竞争中的强项和弱点,那么这种旅游开发将是一种盲目的开发。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能够了解需求市场的现状及其变化动向,能够据此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旅游项目和发展旅游业,并据此有计划地系统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那么该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以及获得成功的程度都将会因此而增大。
3.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
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人需要的动机和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外,还有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林、性别、社会阶级和微社会群体等外部因素。
4. 旅游批发经营商
【答案】(1)旅游批发经营商,是指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批发业务也可理解为组团业务。人们根据从事批发业务的旅行社在使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的差别,将其分为两个亚类:
①旅游批发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自己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大众出售这些产品,而是通过第三方,即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进行零售;
②旅游经营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除了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销售之外,还通过自设的零售网点进行销售。
(2)旅游批发经营商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集中化程度比较高,因而这类旅行社企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组团来华旅游的欧美旅行社中,绝大多数都是旅游批发经营商。
5. 国际旅游
【答案】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跨本国边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1)国际旅游活动分为两种情况:
①出境旅游,又称出国旅游,指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前去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②入境旅游是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某国开展的旅游活动。
(2)在旅游统计工作中,根据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的停留时间,国际旅游活动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两类:
①过夜的国际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并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旅游活动。
②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是指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不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通常当日离境的国际旅游活动。
6. 劳动密集
【答案】劳动密集即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比例,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较多,而资金少、技术的程度低以及其他要素投入少。劳动密集往往出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名词中。
(1)用以衡量劳动密集程度的标准是一个企业的投资额与员工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人均投资额越大,则意味着该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2)在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时,所使用的标准并非是表面上雇用职工人数的多寡,也不是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之间的比例,而是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和费用中所
占比例的高低。工资成本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密集的程度也就越高。
(3)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二、简述题
7.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答案】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并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支持。我国选择了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在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2)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一1997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迅速发育,需求规模日渐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出现重要变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首次为旅游业设立了户头。1991年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面对国民出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尝试之后,我国出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也因此并行成为中国旅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4)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归纳:
①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 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③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④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⑤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