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5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成是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答案】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阐明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研究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献资料和经典著作,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内涵、体系和精神实质的重要前提。
(2)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种完整性首先体现在它有完整的世界观,即对整个物质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原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整体反映。
②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等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的整体研究。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们各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个部分都离不开其他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对其他部分的解释,使其他部分得到理解、丰富和发展,而每个部分又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表现。正是这些逻辑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2. 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答案】此观点不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①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固定资本是以劳动
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包括以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②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依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目的在于揭示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③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依据它们各自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目的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现实的人。
【答案】此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唯物史观把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作为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是指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由于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才创造了受客观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现实的人的世界、人的社会。也正是因为现实人的物质性的行为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欲求和需要指导的,人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也必然要在适合自己主观需要的形式上来把握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求体现人的超越现实的需求。所以,离开了这个现实的人,就不可能理解唯物史观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结合的本质。现实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由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即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指占社会人口中大多数的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4.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因而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你怎么评价这种看法?
【答案】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马克思、恩格斯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写下了许多著作,还在马克思逝世后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他们二人都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任何一种思想理论体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任何一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他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而他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将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他们的理论还会为后人所纠正。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存条件来阐明和发挥。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各国实践的主题也是在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对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上半期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毛
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5.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2)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③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6. 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运动只有规模上的差别,没有内容上的差别。
【答案】此观点不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运动小仅有规模上的差别,更存在内容上的不同。
①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有机构成,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是密切联系的。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同单个资本运动一样,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②二者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在内,是由于个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就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者出售消费品并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这部分资本的循环正是通过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般商品流通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