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839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康德的现象
【答案】康德的现象是指以感性的时空形式和知性范畴得来的经验的对象,它产生于不可知的物自体。现象与幻相是不同的。幻相是指一种没有任何事物与之对应的表象,但现象总是一个给予对象的现象,是普遍的。他认为,对象和知性概念的应用范围只能是现象领域,超出经验去运用范畴是不合法的,因此,物自身是不可认识的。他假定物自身的存在是人们的意识对象,并作为现象的必要条件,因为现象本身预设了某种显现的东西。
2. 奥康的剃刀
【答案】奥康的剃刀是指理论构造中的一条方法论原则,在形而上学论战中被广泛应用。奥康认为,“用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能够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意即人们不应当设定比合适的哲学解释所必需的实体更多的实体。因此,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人们在面对具有同等解释力的两个或多个理论中,应选择使用了最少的假定与解释原则的那个理论。
3. 认识你自己
【答案】“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后被苏格拉底用来号召人们“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不研究这些人事问题而猜测天上的事物是不务正业,所以他要求人们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识你自己”要求人们去发现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
4. 黑格尔的辩证法
【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在思想和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运动中都存在着矛盾。他的辩证法的内容有:①思想作为知性,把范畴当作是有限和独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②思想作为否定的理性认识,其原初概念的意义取决于与它的否定者的对比; ③思想作为肯定的理性认识达到了更高的范畴,它把原初的矛盾范畴包含在对立统一中,自身中也包含着矛盾。这样就构成了辩证的运动过程。他认为思维过程、概念自身、绝对理念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着辩证运动。
二、简答题
5. 简述莱布尼茨的神正论。
【答案】莱布尼茨提出的神正论是为上帝的全善与全能进行辩护的。
(1)现实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无数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上帝是全能的造物主,其所创造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莱布尼茨认为上帝作为全能的造物主,依照必然理由律创造出无数的可能世界,它们彼此和谐,没有任何矛盾。在可能世界里,凡是不矛盾的东西都可能存在,但却不一定是现实的存在。上帝又根据充足理由律,在无数的可能世界中选择一个现实世界。完满性的程度决定了上帝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世界,因为上帝的意志是全善的,所以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当中最好的世界。
(2)神正论
莱布尼茨提出了他的神正论,以解释现实中充满恶的原因。
①恶的分类
a. 物理的恶
物理的恶是一些突发的对人有害的事件。物理界充满预定的和谐,“物理的恶”是“凭借自然的秩序,甚至凭借事物的机械结构而带来的惩罚”。自然的“惩罚”不是对人类的有意伤害,它的存在的原因是事物之间互相补偿的平衡。
b. 认识的恶
“认识的恶”是指确定与不确定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秩序的颠倒。这类恶的原因是人类理智的不完善。但是原因不能归咎于上帝,而“应当被看作现世生活的错误”,只是局部的、相对的、表面的,绝不会影响上帝的智慧的绝对完善性。
c. 伦理的恶
伦理的恶是由人的自由意志的不适当的选择所造成的。“伦理的恶”则是为了衬托善而存在,如果没有恶的考验和折磨,也不会有善,恶越大则善越大。
②恶是局部的
莱布尼茨认为,在被造物层次上发生的偶然事件都有充足理由,恶是上帝创造和谐的秩序,因而都是善的。人的自由在于善恶的选择,并因选择的结果而受上帝的报偿或惩罚,“决不会有不受报偿的善良行为,也不会有不受惩罚的邪恶行为”。上帝惩恶扬善的公正只有在人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才会能显示出来。总之,恶是局部的,其存在是为了善的整体目的和实现:从整体上,局部的恶是善,并且在局部上也造成惩恶扬善的完善后果。
6. 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笛卡尔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方法论原则,分别是:
(1)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
(2)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3)思考时,由简到繁。
(4)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
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笛卡尔尤为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值得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这四条规则没有感觉经验的地位,都是理性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7. 简述“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
【答案】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与17世纪的唯物主义一脉相承,但他们将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了人类认识的一切领域,克服了17世纪唯物主义在神学上的小彻底性,从而达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物质具有同一性。
百科全书派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拉美特利认为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他还认为心灵的运动可以还原为机械的运动,而大脑的功能就是身体的机械作用。
(2)物质具有运动性。
百科全书派都认为物质是能够自己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霍尔巴赫认为运动是从物质的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运动,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处于静止状态中的物质,它们也一定在进行一种非常细微的和不显著的运动。
(3)物质具有感受性。
百科全书派都肯定物质本身就具有感受性即感觉能力,从而坚持意识或心灵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或功能。狄德罗把“感受性”看作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基本性质。他把物质的感受性分为“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J 险”,前者是无机物普遍具有的,后者是植物尤其是动物和人所具有的。
(4)物质具有异质性。
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肯定物质本身客观地存在着各种性质或特性,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客观性质。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可能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出来的,所以他提出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只能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所造成的结果。
(5)宇宙万物间都处于因果联系中。
百科全书派强调宇宙间的万物都处在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中。霍尔巴赫认为人完全受自然因果律的支配,“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越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
8. 简要叙述罗吉尔·培根是如何论述实验科学的优越性的。
【答案】罗吉尔·培根是提出“实验科学”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没有经验就没有东西可被充分认识。”一切事物都须被经验所证实。在他看来实验科学有以下三方面的优越性:
(1)能够充分证明科学的结论。
罗吉尔·培根认为虽然推理可以排除那些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但是只有实验科学才是确定科学的必要条件。推理是不够的,经验才是充分的。
(2)可以辅助其他科学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
罗吉尔·培根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真理。
(3)具有很强的自身实用性。
从事实验科学的研究本身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此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