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655社会学理论与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答案】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丁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1)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
(2)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
①一生中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
②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2. 社会行为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答案】社会行为会受到制约,社会通过组织控制手段、制度控制手段和文化控制手段对社会行为形成制约。
(1)组织控制手段。现代社会发达的分工体系,将社会个体置于各种社会有机联系之中,人们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分属于小同的社会组织。组织控制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权威,另一种是组织规章。
(2)制度控制手段。“制度”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强制性的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
(3)文化控制手段。文化中有一些人类共同遵从的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就是文化控制手段。文化控制手段有两个主要特征:
a. 非刚性:
b. 广泛性。
3. 简述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的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案】帕森斯把变迁分为社会系统本身的变迁和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变迁。在结构功能理论的框架下,他认为,系统内部的紧张、偏差行为和社会控制构成系统的变迁,系统变迁的方向是“适应性”的增强,即社会系统克服阻力而达到目标的能力的增强。帕森斯用进化来解释社
会变迁,因此他的这种理论又被称为新社会进化论。
(1)帕森斯用其系统理论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他提出社会进化的四个特征(或机制):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和价值普遍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的进化由分化开始,即社会由单一结构、功能多样的单位分解为结构复杂、功能专一的单位。这种分化会提高社会的适应力,因为分化导致了社会单位的资源增加。分化和适应力提高带来系统的新的整合问题,而对新单位的包容是达到整合的途径。如果一个社会能包容新的单位与结构,它的基础将会更稳定、效率也会提高。同时,价值普遍化即对新单位的承认或给予合法化,有利于消除系统内部结构之间的冲突。
(2)帕森斯还将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帝国社会、“温床”社会和现代社会,并指出了各种社会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社会进化的现代阶段是社会进化的最后阶段,此后人类社会不会再有新的阶段,而只是现代社会在地理上的扩张,并形成一个“现代的”世界体系。
4. 什么叫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成员个人、群体自身以及环境等方面):
①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都对群体凝聚力发生重要影响。
②从个人和群体问的利益关系看,这两种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也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状况。成员与群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互惠性原则,即共同获得利益,才有可能长久维持。
③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这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④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看,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这些都对群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⑤从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看,如果一个群体内部尚不存在分裂性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5.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
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6.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 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
a. 组织的目标结构:
b. 组织的心理结构;
c. 组织的技术结构;
d. 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力面:
a. 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 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a.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b. 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 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二、论述题
7. 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有什么作用?
【答案】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胜运行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①在分层社会中,存在着两类垂直差异:一种是由不同的地位规范(权利、义务)体现的分层地位之间的垂直差异; 另一种是由各层成员的社会表现和内在素质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垂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