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884国际关系综合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与解释中国的对外关系哲学?

【答案】(1)从文化传统的视角考察中国的对外关系哲学,不能离开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以鸦片战争为分期点,中国的对外关系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阶段。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是中国的天下主义文明的自我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则是中西文明的碰撞、交锋时期。前一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固然经历过各种分裂与战争,但最本质的东西毕竟是内向与“和合”。后一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压迫下的反抗、风起云涌的革命与战争,而最终则实现了和平内涵的再现与回归。后一段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与前一段相比,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有不同的背景,即国际关系的不平等。如果“和合”是中国文明的第一个本质特点,那么有压迫则有反抗,则是中国文明的第二个本质特点。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中国当代对外关系哲学的内涵。

(2)对于中国的对外关系行为,许多国外学者倾向于用实力政治进行解释。按照实力政治的观点,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只有处于较强状态才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安全的。因此,追求实力地位的国家,要么谋求支配那些反对它们或是可能威胁它们的国家,要么谋求力量的平衡。迈克尔·斯温和江忆恩认为,中国对安全的长期做法一直是采取实力政策,其关键的原则是战略独立性。“羞辱的百年”使中国人相信,中国必须成为受到尊敬的、与曾经欺负它的大国相平等的亚洲强国。

然而,中国对外关系中具有实力政治的因素,并不等于说中国对外关系的本质就是实力政治。实际上,仅仅根据现实主义或是实力政治的观点是解释不了中国的国际关系行为的。中国追求实力地位,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方面,中国对外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追求和平共处。

(3)反映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哲学,一方面强调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具有权力政治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强调友好、合作和礼尚往来,追求和平共处。如果说前者是近代以来反抗压迫的历史的产物,那么后者则是对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强大起来之后的对外交往方式。

在21世纪,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外交哲学将会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继续起主导作用。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文明的互动会更多、更密切。这种互动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学习。中国在保持自身精髓的基础上,应该更积极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便造就出更多更好的

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亦应该以自己传统中富于融合安定的因素启迪世界,推动世界和平。

2. 简析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答案】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与表现形式。国际格局是由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两个要素构成。

(1)在国际格局的转换机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是国际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囚。 国际格局是一种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客观态势,国际战略力量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格局的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的出现引起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各国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乃是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2)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变化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囚。

人国对外战略调整经常导致大国战略关系发生变化。而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可以改变国际实力结构状态,直接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3. 根据不同标准,国家可以划分哪些类型?

【答案】(1)在经济上,有所谓的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这两类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

(2)在军事上,存在像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也存在像科摩罗那样的小岛国,该国1995年曾遭到少数雇佣兵的入侵,总统被囚禁,直到法国派兵才恢复了原有秩序。

(3)从人口规模来看,大国如中国,有13亿人口,而汤加和瓦努阿图,则只有几千人。

(4)从民族构成来看,存在少数单一民族国家,如日本、丹麦、荷兰、挪威等,而多数则是多民族国家。

(5)有一种分法是按照国家的能力,即把国家分为强国与弱国。

(6)依照意识形态标准,如冷战时期的两个阵营的划分,即分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7)按照宗教标准进行划分,如分出伊斯兰教国家、天主教国家、东正教国家、佛教国家等。

(8)以文化作为划分国家的标准。亨廷顿把世界上的国家归人了若干种不同的文明,如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以俄罗斯为核心)、中国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等。亨廷顿认为,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最危险的。

(9)西方国家现在经常使用“民主”作为划分国家的标准,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现在全球的地缘政治空间是由两个特殊的区域或世界组成的。一个位于国际体系的核心,另一个位于边缘。这两个区域是由不同类型的单元组成的,并且基于完全不同的过程在互动。

(10)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还有两个有关国家的概念值得注意,就是“无赖国家”和“失败的国家”。

4. 赫尔德认为,国家在政治上受到哪些影响?

【答案】赫尔德把国家在政治上受到影响概括为五个方面:

(1)伴随着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多,政府可用的政治手段效用明显下降;

(2)由于跨国力量和相互联系的扩大,减少和限制了国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影响;

(3)在具有高度相互联系的全球体系范围,在国家行为的许多传统领域,小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就无法实现国家的目标;

(4)国家不得不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

(5)国际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大发展,为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5.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改变了吗? 为什么?

【答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

(1)弗格森和曼斯巴赫认为,进入21世纪的主权国家毫无疑问不会消失,它们无论成功程度如何,都会努力继续其角色,界定其管辖权限,确保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继续竞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维持适当规模的军队以应付偶然的袭击和世界上的麻烦,并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

(2)迈克尔·曼认为,尽管当今的国家不是惟一的规则制定者,但中央集权的领土国家仍然是独特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能力为居住在一定领域内的居民制定法则。对于“中央集权的领土性统治现在是否在下降”的问题,他认为,一个没有国家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同样,只有一个国家的世界也是难以想象的。

(3)迈克尔·曼认为,在当代的世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类型的相互竞争的权力组织,它们都承担着制定和实施规则的义务。但无论如何,国家仍然是重要的,现在还看不到全球性的国家作用的下降。现在日益多样化的选民仍然是由国家来代表的,日益多样化的社会行为也主要是由国家来调节的。

6. 国际组织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国际组织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1)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①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由若干主权国家的政府或政府权力机构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组织就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由不同国家的个人和民间团体等组成的国际机构,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宗教组织、国际青年组织、国际妇女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性的国际协会和联合会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红十字大会等。

(2)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①一般政治性组织具有较为广泛的职能,是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活动为主的组织机构,如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经互会等,它们既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又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