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 【答案】菌株是指带有质粒的菌株。某些Hfr 菌株中的F 质粒通过不正常切离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

2. 菌落

【答案】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3. 缺壁细菌。

【答案】缺壁细胞是指没有细胞壁或细胞壁残缺不全的细胞。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此外,还可以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胞。

4. 核衣壳(tmcleocapsid )。

【答案】核衣壳(tmcleocapsid )是由病毒的核酸和衣壳合组成的结构,它是任何真病毒都具有的基本结构。

5. 温和性噬菌体

【答案】温和性噬菌体是指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自身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并随宿主基因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二、简答题

6. 试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答案】(1)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断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转化的过程是:

①供体菌的dsDNA 片断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膜生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其中一条链被核酸降解,另一条进入细胞。

②来自供体菌的ssDNA 片断被细胞内的特异蛋白RecA 蛋白结合,并使其与受体菌核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DNA 区段。

③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

④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

(2)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

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转导的类型分为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

普遍转导又包括完全普遍转导和流产普遍转导。局限转导又分为低频转导、高频转导、溶源转导。

(3)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断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大肠埃希氏菌的4种接合型菌株

菌株。

(4)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形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7. 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 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

【答案】(1)因为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宄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宄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宄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 免疫学预防接种;

c.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d. 其他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②柯赫的主要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地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

8. 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 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答案】(1)鉴别性培养基是:在普通培养基中加人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2)EMB 培养基鉴别作用的原理:伊红美蓝培养基(EMB )是一种鉴别培养基,可检查在乳品和饮用水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EMB 中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两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长出来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来。

9. 试述核酸(DNA 和RNA )分析在细菌分类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意义。

【答案】通过核酸分析鉴定细菌遗传型,每一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稳定的DNA ,即基

因的成分和结构。不同种微生物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程度代表着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疏密。

(1)DNA 碱基比例的测定。DNA 碱基比例是指(G+C)mol%值简称CG 比,它表示DNA 分子中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2)核酸分子杂交法。按碱基的互补配对原理,用人工方法对两条不同来源单链核酸进行复性,以构建新的杂合双链核酸的技术,称为核酸杂交。

(3)rRNA 寡核苷酸编目。一种通过分析原核或真核细胞中最稳定的rRNA 寡核苷酸序列同

rRNA 甚至被称作细胞中的“活化石”,源性程度,以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的方法。

用一种RNA 酶水解rRNA 后,可产生一系列寡核苷酸片断,如果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所其产生的寡核苷酸片段序列也就越近。

(4)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是当前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掌握微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最佳途径,当今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仍以细菌为主,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较少。

10.试图示

【答案】(1)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细胞壁的构造如下图:

(2)

(3)不同点:

③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网层厚且层次多,细胞壁中含有含磷壁酸;而细菌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强;细菌细胞壁的机械强度较低。

细菌细胞壁进行革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网层薄,一般为单层,无磷壁酸,但具有外膜。

细菌细胞壁进行革兰氏染色时,能够阻留结晶紫而染成紫色,而细胞壁的构造的相同点:的细胞壁都含有肽聚糖。

兰氏染色时,可经脱色而复染成红色。

11.在细菌细胞中,均以环状形式存在的染色体DNA 和质粒DNA , 在质粒提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质粒的检测和分离有什么利用价值?

【答案】(1)变化:由于染色体DNA 分子比质粒DNA 分子大得多,在提取过程中易于断裂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段,但一般情况下仍然比质粒大,因此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过程中随机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