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812公共政策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2. 最优化模式
【答案】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3. 测量
【答案】在社会研究中,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和量度。具体来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这一概念包含三个要点:研究变量、数字或符号、分派规则。有效的测量必需满足三个条件: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4.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5. 政策环境
【答案】实质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它与公共政策之间不断地进行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6. 过程途径
【答案】过程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的研究,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映。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构成。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
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二、简答题
7. 简述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答案】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白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政策科学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在西方政策分析的发展中,主要把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分为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和经济学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关于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将西方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归纳为五种理论,即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和制度理论。
①系统理论。这种途径是由戴维. 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应。
②过程理论。这种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构成。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③团体理论。这种途径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④精英理论。这是由戴伊和汤姆逊等人提出的一种途径。公共政策研究的精英途径从政治学精英理论出发,认为政策反映的是精英的偏好、价值观和利益,而不是群众的要求; 政策的变化或完善实际上是精英们的价值观变化的结果。
⑤制度理论。这种途径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政策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加以实施的,一项政策方案若不被政府所采纳和执行,就不能成为政策。
(2)经济学的研究途径
经济学途径历来是政策分析或政策研究的一个主导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当代政策分析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途径是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
①福利经济学。它认为应该通过市场机制,依靠个人而做出大部分的社会决策; 然而,市场是有缺陷的,它并不总是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干预的最有效方法是成本最低法。
②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它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
有利的行动方案。
③新制度主义。政策分析的新制度主义途径认为,持续不断的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个人的偏好、能力和基本的认同以这些体制结构作为条件; 历史发展是路径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它便限制了未来的可能性; 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的制度性能的函数。
8. 为什么绝大多数政策变动是渐进调整的过程?
【答案】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刚性的限制。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或修正的政策,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卜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即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
(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己投入巨额的资源,因而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变革的能力就越小。
(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经费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6)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i! 一划,而不愿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
9. 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功能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功能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韵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于段。
(2)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利益关系的处理)。
10.什么是政策监测? 它在政策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案】(1)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日标的实现。
(2)邓恩将政策监测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