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其中,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个人以及社会媒体等; 政策客体是政策的作用对象,包括社会问题和目标团体; 政策环境则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因共同利益或兴趣而联系在一起,具有共同态度的人。在经济学上,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 在管理学上,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对社会或政府提出特定要求。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3. 政策问题

【答案】政策问题是指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主观性、人工性和动态性四个基本特征。

4.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思想意识

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5. 再分配政策

【答案】再分配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对社会各集团利益的种种利益进行平衡与协调的规范。政府在采取一定的行动以后,会对社会上各种集团产生影响。不同的集团在地位、权力、物质利益等方面会不平衡。为了使社会正常发展,政府就需要对各个集团的利益差别加以协调平衡。由于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使它存在的不平衡趋十平衡,因此,一个集团过分超出的利益,就会被转移给另一个处于相对劣势的集团。一方所失,就是另一方所得,这也是一种“零和博弈”。

6. 标准差

【答案】标准差又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标准差又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如下:

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

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较大; 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二、简答题

7. 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答案】(1)政策分析学者提出了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①常规变化模式,即政策在保持基本方向或日标的前提下发展演化,或新旧政策之间保持较大程度的连续性。常规变化模式以“吸取经验教训”的学习类型为基础。

②范式转换或中断一平衡模式,即政策连续过程出现中断或飞跃,新政策取代旧政策。范式转换模式以“社会学习”(即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价值观、意识形态变化的感知)作为基础。

(2)常规的政策变化和政策风格

①公共政策往往存在惊人的连续性,大量的公共政策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以往的政策和实践的延续。这一类政策变化就是“常规的政策变化”。在这种变化模式中,允许在没有改变政策基本方向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政策做出修改和补充。

②政策变化的常规模式(即政策所具有的高度的连续性)的原因,乃是在于同一批政策参与者或团体长期主宰相关领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相关的政策问题总是被放在相似或相同的脉络和途径中来加以处理。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政策风格。

③政策风格是政府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政府在政策过程与其他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也

就是说,政策风格由政府解决问题途径和政府与社会团体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所决定。政府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分为“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反应)”两种。

④综合看来,影响政策风格的变项主要有两个:a. 政策主体的构成,其中包括行动者及其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 b. 国家所具有的自主性,包括行政管理能力等。

(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

①在此种政策变化模式中,公共政策这个共同体所持有的“政策范式”,诸如关于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其解决办法,政策所具有的方向、目标及其所赖以生成的价值观、信念、意识形态等发生转变,而引起这种变化往往是社会学习过程。范式变化表现为政策连续性的中断,或政策渐进过程的中断(因此又称中断一平衡模式)。

②一个政策范式是与政策活动者紧密相关的智力构造,它本质上是相关的政策公共政策活动者所持有的一系列知识、经验、观念。

“政策范式”概念的倡导者霍尔分析了政策范式变化过程,他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a. 范式稳定性。在这一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正统被制度化,并进行政策调整。

b. 反常的积累。在这一阶段,与现存正统不相适应或相矛盾的现象出现,或现实世界的发展超越了正统所能解释的范围。

c. 实验。在这‘阶段,人们努力扩展现有的范式,以说明反常。

d. 权威的破灭。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官员和专家失去信任,新的参与者向现有的范式挑战。 e. 争议。在这一阶段,争论遍及公共领域,并包含了更大的政治过程(包括选举和党派争论)。 f. 新范式的制度化。在这一阶段,新范式的倡导者经过或长或短的时期而使范式获得支配地位,他们改变现有的组织和决策安排以便使新范式制度化。

8. 举例说明如何设计与创造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的创造与设计是产生备选方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序或功能活动。创造与设计备选方案的主要途径及方法有:

(1)分析一综合途径

亚历山大提出了一种解决非常规或复杂问题的形式化程序或方法(他称之为分析一综合或分解一结合途径),其要点是先将问题分解成其构成因素,分析这些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再将这此部分重新组合起来而构成一个解决方案。这种研究方法以计算机为基础,它被用来帮助设计者系统地构造物理设计问题,并被实际运用于高速公路的路线、办公室的分布和组织设计等问题的解决之中。

(2)形态结构途径

①形态结构途径又称形态分析方法。它关注基本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帮助发现和分析客观事物、现象和概念之间在结构或形态卜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搜索为建设一个美好世界可能得到的结果。

②形态结构途径的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