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保障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
【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 分散管理模式
【答案】分散管理模式是指在政府直接统一管理社会保障的国家里,一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障,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一律为国家的公职人员。
3. 储蓄医疗保障
【答案】储蓄医疗保障也称为强制储蓄医疗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下的医疗保障,所筹集的医疗基金既不是强制性纳税,也不是强制性缴纳保险费,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纵向”筹资,是基于自我负责精神建立的一种制度。
4. 非系统性风险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是指风险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5. 帕累托最优
【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其它经济学、下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 奥肯“漏桶”
【答案】奥肯“漏桶”是指:奥肯认为通过高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别,可能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从富人那儿收税100元,穷人能得到的会少于100,就如同从富人那里打一桶粥送给穷人,穷人得不到一桶粥,原因是这个“桶上”有一个“漏洞”,一部分粥漏掉了。福利损失的原因,一是高税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一是转移支付可能鼓励了“懒惰”,
也损失了效率。这些问题是高福利制度受指责的主要原因。
7. 工伤预防
【答案】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工伤预防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全过程中对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和降低其发生率,注重对己经发生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加以总结和科学研究、分析。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之间存在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8. 法律援助
【答案】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是指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等手段,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
二、简答题
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案】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有:
(1)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偿付必须限定在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所发生的费用。超出保障范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偿付。
(2)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偿付应以参保人实际所发生或支出的医疗费用为限,即医疗保险偿付的费用不得超出参保人实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偿付仅限于参保人患病就医所发生的直接医疗费用,对于不是疾病直接造成的费用,如就医路费、伙食费、因医生失职造成的医疗误差或医疗事故等损失,以及因工导致的工伤就医费用等,医疗保险机构均不承担费用偿付的责任。
(4)医疗社会保险费用不能偿付给未参保的人。不属于医疗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或属于覆盖范围但是没有参保,或参加医疗社会保险但没有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的,均没有理由和权利享受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偿付。
(5)医疗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是指法律上规定的被保险人能够享受的医疗给付水平。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法律上,所有被保险人都有享有同等待遇的权利。如果被保险人被剥夺了这种权利,可以诉诸法律。这是医疗社会保险的法理基础。二是被保险人实际得到的待遇,依被保险人的病情需要而定,并非人人均等。医疗社会保险给付的待遇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疗的需要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可以作相廊的调罄.
10.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1)责任主体: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公平性、福利性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国家,而不能是由市场调节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单位。
(2)根本目的。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
(3)保障对象: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公民中的弱势群体。有社会保障的目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只有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保障对象,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制度优势,实现其目标。
(4)保障内容:公民的生存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5)资金来源。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所采取的资金筹集模式是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负担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11.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如何?
【答案】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
(1)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员工福利属于企业或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是举办单位的内部事务; 而基本社会保障则属于社会政策范畴,是政府主导并由公共机构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公共事务。
②受益范围不同
员工福利只面向举办机构的员工; 而基本社会保障则是一个开放的、稳定的系统,面向所有需要的社会成员。
③内容不同
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都是由相应的法律明确规范的,在实践中并不具有灵活性,设置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大众化的; 而员工福利却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员工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福利项目,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制度安排,从而使福利的内容更加丰富并具有灵活性。
④目标不同
企业或社会团体举办员工福利,最终目标无疑是确保举办者利润的最大化; 而国家法定的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出于社会公平与正义,旨在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并不断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评价二者的指标体系截然不同。评价员工福利的优劣是成本核算和工作效率; 而要评估基本社会保障的好坏,则主要是看公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及对未来的信心。
⑤调节机制不同
员工福利的基础与实质是举办者对内部资源的调配,必须遵守市场规则,服从于市场竞争规律; 而基本社会保障的实质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政府的干预,服从社会需要。
此外,无论在资金来源、实施规模、实施方式还是福利水平、功能作用等方面,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许多学者将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视为两个完全分割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