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二阶系统中加入比例微分控制后,使系统的自然振荡频率生了什么变化,对系统性能有哪些改善?
【答案】
设二阶系统校正前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为为
开环増益变为
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加入的比例微分控制,校正后的闭环传递函数
阻尼比变为
阻尼系数和开环增益K 发
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自然振荡频率变为
系统的超调量变小。
2. 对于超前、滞后、滞后一超前三类校正装置
(1)分别阐述其控制功能;
(2)对于PI 控制、PID 控制、PD 控制,分别属于上述三类校正装置的哪一类?为什么? (3)对于高通滤波器、中频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分别属于上述三类校正装置的哪一类?为什么?
【答案】(1)超前校正具有相角超前和幅值扩张的特点,即产生正的相角移动和正的幅值斜率。超前校正正是 通过其幅值扩张的作用,达到改善中频段斜率的目的。因此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增大系统的稳定裕度和频带宽度, 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平稳性和快速性。但是,超前校正对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作用不大,且使抗干扰的能力有 所降低。滞后校正具有幅值压缩和相角滞后的性质,即产生负的相角移动和负的幅值斜率。利用幅值压缩,有可 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但将使系统的频带过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滞后校正通过幅值压缩,可以提高系统的稳 定精度。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综合了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的特点,当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都达不到 要求时,可以考虑使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PI 属于滞后校正装置,因为它具有相位滞后作用;PD 属于超前校正装置,因为它可以提高超前相角; PID 属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因为其在低频段具有滞后效应,在中频段具有超前效应。
3. 在根轨迹校正法中,当系统的静态性能不足时,通常选择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网络?网络参数取值与校正效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工程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校正装置的形式为
,即滞后校正装置。零极点均在负
实轴上,零极点
非常靠近虚轴,且与受控对象的其他零极点相比可以构成一对偶极子。由于增加一对偶极子基本不改变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可以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从而达到减小系统静态误差的目的。
(2)零极点之比校正前开环増 益的
的取值越大,系统开环增益增加幅度越大,因为校正后的开环增益是倍。
(3)在工程实施时,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极点不能太靠近原点。
二、分析计算题
4. 某随动系统方框图如图a 所示
(1)闭环系统的阻尼比
自然频率
减速器的减速比i=50, 试求:
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的值。
及调节时间
速度反馈系统为
为
(2)采用如图b 所示的校正方式,其中附加放大器的放大系数为使校正后系统有如图c 所示之阶跃响应,试确定
图
【答案】(1)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加入速度反馈和增益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根据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可知
5. 非线性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要利用非线性系统的自持振荡在系统输出端产生一个振幅为1/4的近似正弦信号。
(1)若
确定参数K 及自振频率
(2)要使输出端信号的频率为1,试确定参数K 和r 的值。
图
【答案】(1)等效的线性部分(含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当当由
实轴. 因
此
时,时,
与负实轴的交点。
解得
此时
因为
其涵盖整个负
应用幅角条件来求
曲线与其必有交点,即会产生自持振荡,且为稳定的自持振荡,
由解得
(2)要使输出端信号的频率为1,可得
即代入解得
故
则
由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