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808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2. 有限理性模式

【答案】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3.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4. 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5.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6. 精英

【答案】精英是相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的。社会被认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掌握权力

的少数人精英,另一部分是社会大众。只有很少的人为社会分配价值,大众小能决定公共政策。精英是从社会经济上层小成比例地抽取出来的,公共政策反映的不是大众的需求,而是反映在社会中占少数、居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取向。大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冷漠的和缺乏信息的,因此大众情感在更多时候为精英所操纵。精英主义认为,精英在关于社会体系的规范上拥有共识,不为追求卓越而竞争,精英的共识多于分歧。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精英理论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7. 帕累托最优

【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在资源分配中,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一种理想状态。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小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8.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相对于以往的制度主义而言的,是在克服了制度主义的一些缺点的基础卜发展延续出来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合目的的结果,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性能的函数。它同制度主义一样,都不太关注政府的制度结构同具体的制度产出之间的联系,相反经常描述具体的政府制度,即它们的结构、组织、职责和功能,认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制度主义有二个影响较大的流派:

①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组织内的活动,它假设政治活动就是在制度的约束下,理性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最终结果要由偏好选择来决定。

②社会学制度主义主要研究人与组织在文化上的关系,研究为什么有些组织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形式、程序和符号,它认为社会组织的设立不仅是功能主义的需要,更是价值和合法性的体现。

③历史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重大事件的变迁,强调的是历史本身和制度对于政治过程的作用。

9. 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10.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其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小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3)公共政策表现为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二、简答题

11.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

【答案】米切尔·黑尧(MichaelHill ,或译为米切尔·希尔)在《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一书中对当代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简单的政策形成模式:

(1)它们产生于民众的要求;

(2)政治体制之外的综合性力量推动它们列入政策议程;

(3)政治体制(最广义的政府)内的人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与这一种政策形成模式相对应的研究途径(他称之为“国家和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式”)分别是:

(1)多元主义;

(2)各种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变种);

(3)强调国家的权力,寻求分析政府机构内政治主体的兔色的理论。

1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案】(1)效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