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汕头大学社科部61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答案】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主席在1947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具体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1)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这表明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2)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4. 党的思想路线
【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二、简答题
5. 如何认识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②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世界和平就越有利;
③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的发展,而且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发展;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社会政治稳定;
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30多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6.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a.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c.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c.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7. 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案】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而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原因是: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