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宜采用( )。

A. 选择题

B. 判断题

C. 简答题

D. 论文题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性质根据测验的目的来选择:如果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宜用简

答题;要考查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宜用选择题;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宜用论述题。

2. 在确定常模团体时,标准化样本大小以( ) 为宜。

A. 低于30〜100人

B. 不低于30〜100人

C. 必须大于1000人

D. 不必限定样本的大小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标准化样本。标准化样本的规模要有适当的大小,一般以不低于30〜100人为宜。

3. 当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时,通常叫( ) 。

A.Z 分数

B.T 分数

C. 标准九分数

D. 离差智商

【答案】B

【解析】T 分数是平均数为50, 标准差为10的分数。

4. 有一个满分为5分的测验项目,全体被试在此项目上的平均分为3分,则此项目的难度P 是(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解析】对于论述题,每个项目小不只有答对和答错两种可能结果,而是从满分至零分之间有多种可能结果。

对这类项目,常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其难度:将数据代入得:P=3/5=60%。

5. 测验的难度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好,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并且区分得比较细致。

A. 正偏态

B. 负偏态

C. 正态

D. 二项

【答案】C

【解析】由于人的心理特性基本上是呈常态(正态)分布的,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又大都以正态分布为前提,因此大多数测验在设计时希望分数呈现常态分布的模型。分数呈常态分布表明项目难度适中,测验的平均难度为0.50左右,可以对全体被试作最大限度的区分。

6. 1960年的斯一比智力测验( )。

A. 仍采用比率智商

B. 其智商与韦氏智力量表的智商是通用的

C. 其智商以100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D. 其智商以100为均数,16为一个标准差

【答案】D

【解析】1916年的斯一比量表首次提出了比率智商,在1960年的斯一比量表中采用了平均数为100, 标准差为16的离差智商。

7. 在选择好的效标必备的条件中,不包括( )。

A. 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

B. 效标测量的方法尽可能复杂详尽

C. 效标能够被客观地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表示

D. 效标必须有较高信度

【答案】B

【解析】一个好的效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即效标测量本身必须有效;②效标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等因素而变化;③效标可以客观地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来表示;④效标测量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经济实用。

8. 从逻辑上分析,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主要差别是( )。

A. 测验目的

B. 测验内容

C. 测验方法

D. 效标获得的时间

【答案】A

【解析】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类。同时效度即测验所得分数可与效标同时验证,通常与心理特征的评估及诊断有关。预测效度的效标资料需要一段时间才可搜集到,通常用于选拔、分组。同时效标和预测效标意义上的差异来自测验的目的。前者与用来诊断现状的测验有关,后者与预测将来结果的测验有关。

9. 将一个学生的教育成就与其智力作比较,得到的是( )。

A. 教育商数

B. 智力商数

C. 成就商数

D. 发展商数

【答案】C

【解析】成就商数是教育成就与智力年龄的比率,其中教育年龄是指某岁儿童所取得的平均教育成就。A 项,教育商数是教育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B 项,智力商数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10.分数合成的方法之一是临床诊断——直觉合成法,其特点是( ) 。

A. 根据直觉的经验,客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

B. 难以充分考虑各测验所测特质间的交互影响

C. 有灵活的针对性,能就特定的个体作具体的结论

D. 有精确的数量指标

【答案】C

【解析】临床诊断直觉合成法是指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整体上考察问题,充分考虑各测验所测特质间的交互影响;有灵活的针对性,能就特定的个人作具体的结论。但主观加权易受决策者的偏见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

二、名词解释

11.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