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两会”报道的仪式呈现——基于戈夫曼仪式互动理论对《人民日报》报道的研究

关键词:仪式;政治仪式;仪式互动;“两会”报道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和大众媒介纠结在一起。大众媒介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政治作为社会中的一种中枢性因素,自然受到大众媒介的巨大影响,同时,政治也会对大众媒介的生存、发展进行干预,以使其尽量在自身能够容忍的状态下活动。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看,大众媒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及其对政治生活的态度、政治对大众媒介的规定、建构以及容忍程度无疑都是重要的话题。虽然,研究大众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已经不再新鲜,但从传媒和政治所具有的关系的弹性和张力上来看,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盛事,对其呈现的观察无疑是洞悉政治和大众媒介关系的很好的切入点。
“两会”报道向来受到新闻传播研究者的较多关注,从仪式的视角观察“两会”无疑为此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角度。把“两会”的报道看做政治仪式的传播,用戈夫曼的仪式互动理论分析其传播过程中受众与大众媒介、观众与政治仪式、民众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建立与交织,并对政治仪式传播的本质进行揭示,以期窥探和印证现代社会中政治和大众媒介的关系的三种类型。
本论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意义进行阐明,对论文相关问题如“两会”报道、仪式、政治仪式等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样本选择进行概述,并对本论文的关键概念进行简述,以期对本论文的论述进行铺垫。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干部分。第二章主要对“两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同时用实证调查数据对“两会”报道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对“两会”报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第三章在概述仪式研究、重点分析戈夫曼仪式互动理论、在界定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外延之后,对“两会”报道进行仪式视角下的分析,证明“两会”即是政治仪式的一种,“两会”的报道正是政治仪式的一种呈现。
第四章则细致考察了“两会”报道中的仪式互动,即:大众媒介(前台)、政治因素、观众通过各自需要的实现完成了“两会”报道中的仪式互动。在“两会”报道中,大众媒介既要满足政治因素的需要,也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报道的

局部进行创新和突破,但无论如何不会跳出政治因素设定的框架,政治因素设计“两会”这种政治仪式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但它不会任由大众媒体呈现政治仪式,而是要对其提出规范和制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两会”报道的受众、政治仪式的观众和政治意义上的民众进行了转化,并在最终产生政治认同的结果。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主要是对前文研究的总结。尤其是对第四章中出现的一些过程进行糅合式的分析,从而探讨政治仪式视角下的“两会”报道对大众媒介的镜鉴意义,并引出对三种政治与大众媒介关系的考察和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