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Web2.0时代药家鑫事件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

关键词:药家鑫微博事件,病毒式传播,阶层分化,网络集群行为

  摘要


Web2.0 时代,微博的兴起使网络应用更加开放、互动和个性化。网民参与互联网的内容制作,共同建立一个社会化的网络空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形成的网络媒介事件,构成当下中国的热点议题,直接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判断,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左右着事件的走向。
药家鑫事件堪称2011年网络媒介事件的典型,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广、民众参与程度高。在各方参与下,由一场普通的交通肇事杀人案演变为社会政治事件,引发全社会对于中国教育、社会阶层变化、司法与媒体关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与反思。其中微博不仅是药家鑫案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而且是各方意见、观点、态度呈现的平台,在与传统媒体的频繁互动中,共同推动事件的发展。
本文以药家鑫事件为切入点,在个案研究中,量化和质化相结合,依据新浪微博平台,重点调查该事件微博传播扩散的过程。借用传播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参照药家鑫事件的具体传播状态,发现探究微博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真正缘由,总结微博影响社会的形式与程度;揭示传播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还原微博在中国独特的媒介语境下的特殊性,反思其复杂性;同时完善传播学中有关新媒体的理论,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各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 绪论部分 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意义,分别对药家鑫事件和微博的研究现状做出综述。
第 2 章 收集新浪微博的调查数据,对药家鑫事件的总体传播轨迹和特征、传播主体特点以及微博热议地区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件传播特征。
第 3章 基于新浪微博的调查结果,清晰、完整描述药家鑫事件的微博传播过程,并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呈现药家鑫事件的性质由交通肇事上升至社会政治事件的过程。
第4章 根据对药家鑫事件的过程描述与分析解读,总结在web2.0背景下,药家鑫事件传播所呈现的病毒式传播特性。结合六度空间、意见领袖等理论,对药家鑫事件的病毒式传播模式、内在动因及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第5章 系统阐述药家鑫事件的阶层对抗性传播的特征,通过对药家鑫事件中关键环节的微博文本分析,探讨在该事件传播过程中控辩双方的叙述框架和文本策略。
第6章 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对药家鑫事件引发的网络集群行为进行专业分析,从根本上解答药家鑫事件何以在微博上能够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扩散流行并引起社会轰动效应。
第7章 总结在中国媒介语境下微博的独特价值,利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从技术控制、
第7章 总结在中国媒介语境下微博的独特价值,利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从技术控制、技术伦理等角度对微博这一传播技术进行深刻反思。
通过研究发现,在微博中,药家鑫事件的传播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同用户在参与方式、参与话题与意见表达态度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传统媒体与认证用户是推动事件成为舆论焦点的首要力量。控辩双方不同的叙事表达策略共同促成药家鑫事件的社会对抗,其网络集群行为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网络社会用户自我赋权意识的增强与转型期社会阶层的固化导致的阶级情绪对立。人们在享受技术所带来的进步之时,遗弃的是面对面的精神交流和情感互动,付出的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由、尊严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