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2. 新闻线索
【答案】新闻线索又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是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况。
3. “走转改”
【答案】“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2011年8月共同提出,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4. 舆论
【答案】舆论,即众人的议论,或公众的意见。舆论的定义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有学者认为: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代表。
二、简答题
5. 怎样把看和问、看和想结合起来?
【答案】在观察中联想、在观察中访问,这是采访的一门艺术。
(1)看与问相结合
访问要和用眼睛观察相伴而行,访问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访问与观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为用。
①观察访问对象
包括访问对象的年龄、相貌、身材、穿着打扮、表情、举止等; 尤其要注意观察表明态度、感情的人体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姿势等,留心人体语言; 不仅仅是为了写作,还可以根据对方的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