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侵犯/攻击

【答案】攻击又称侵犯,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2.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3. 团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答案】团体极化是指经过团体讨论使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即当团体成员最初的意见保守时,团体讨论的结果将导致更加保守;当最初的意见倾向冒险时,讨论将导致结果更趋冒险。研究者对此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①社会比较促进极化,在团体中,成员为了表明自身的价值,每个人都会试图比团体平均水平高一些,当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时,就表示自己比其他成员高明一些。②争论与说服互动推动极化,在讨论过程中,当有人坚持不同意见时,团体中就会出现争论,说服也会随之而来。随着争论和说服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成员会支持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即加强了对原本还可能被怀疑意见的支持。最后,成员会认为只有坚持这个意见才是正确的,于是

推动了团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4. 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通常将其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即便是错误的归因,错误的预见,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5. 关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包括( )。

A. 预警有利于说服

B. 中等强度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C. 分心肯定削弱说服效果

D. 心理阻抗会使人拒绝他人的说法,从而影响态度转变

【答案】BD

【解析】预警和分心既可能有利于说服也可能不利于说服。

6. 2003年在部分地区“非典”流行期间,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这是因为( )。

A. 悲惨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B. 群体面临较大的压力

C. 人们的恐惧较高

D. 政府号召全力战胜“非典”

【答案】ABC

【解析】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来看,是人们亲和倾向增强的表现。其主要的原因有:①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信号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②面对巨大压力时,亲和倾向明显。③悲惨的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7. 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

A. 情感的互补

B. 社会角色的互补

C. 需要的互补

D. 人格特征的互补

【答案】BCD

8. 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 )。

A. 客观性原则

B. 不变性原则

C. 折扣原则

D. 协变原则

【答案】BCD

【解析】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协变原则是指人们归因时试图找出一种效应是否由于各种条件下的规律性协变而产生。

9.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

A. 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 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C. 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D. 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

【答案】BCD

【解析】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是:①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②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③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10.社会认同的一般过程过程包括( )。

A. 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

B. 伴随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

C. 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

D. 与群体成员的人生观保持一致

【答案】ABC

11.当前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主要包括( )。

A. 学校里的人际关系

B. 群体研究

C. 学生态度

D. 学校组织

【答案】ABCD

【解析】当前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主要包括:①学校里的人际关系;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