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806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楼的现象。
2. 行政沟通
【答案】行政沟通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政治学家们指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的沟通网络,可被称为“政府的神经”,并指出整个政治学的内容都可从交流出发,根据信息以及产生信息和决定其影响力的因素来重新认识。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3.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4. 客观责任
【答案】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某一任务、下属人员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工作日标负责。客观责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公共行政人员最为直接的责任对他们组织的上级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同时也要为他们下属的行为负责。
②公共行政人员要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行政人员必须能说明其行为与法律的意图和公共政策的意图相一致。
③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公民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行政人员
必须能向公民解释,其行为是复合公民的意志或者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义务关系。
法律政策责任是基础、上下级责任是杠杆、公众责任是社会体现,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务员客观责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5.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答案】行政内部监督,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的监督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业务监督(分两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又称主管监督; 二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又称职能监督)、专门监督(是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政策评估的类型。
【答案】政策评估作为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①确认政策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描述; ②用一系列衡量标准和方式去评估政策的效果。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看,分为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①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力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目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
正式评估是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
正式评估的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a. 总体评估适用于原本就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其目的在于检测政策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
b. 而形成评估则是对政策方案作持续的监控。
②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结论也没有必须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根据本身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非正式评估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可视为是对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也是对正式评估的重要补充。
在政策评估中,正式和非正式评估不分上下,各有高低,将二者鳞合,在正式评估的同时给予非正式评估足够的重视,才能使政策评估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从评估机构所处的地位上看,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①内部评估。是指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评估者对公共政策进行的评估。它可分为两类:
a. 政策运行机构由操作机构及其人员自己对自己施行的政策进行评估; b. 由另外专设的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对政策实施进行评估。
内部评估由于处于政府内部,对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各项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比较全面、直接地掌握政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有关从政策制定、执行的各方面信息。但是,由于内部评估作为政府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局中人,其评估观念、思维方式、部门利益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各种来自政府的制约因素会导致内部评估的结果可能偏离真实的政策实施效果,影响评估的质量。
②外部评估。主要是针对非政府部门,特别指政府部门以外的诸如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等对公共政策所进行的评估。外部评估也可分为两类:
a. 委托评估。一般而言,委托评估是外部评估的主要形式,即专业团体等非政府部门受托十政府部门进行政策评估。这种外部评估的形式使外部评估在经费、信息获取等评估条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b. 不委托评估。此外,外部评估也包括那些由新闻媒体、民间团体等自发组织对政策的评估。 由于政府外部评估团体较多比较规范,相对政府内部部门更具有相关知识的专业性,也更加具备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因此,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技术对外部评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外部评估可以针对公共政策得出相对客观公正的政策评判,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从而使到评估结论往往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评估中,同样,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因此,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保证政策评估的质量。
(3)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划分,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①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是指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可预测的评估,它的评估内容必须包含几个方面:
a. 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b. 对政策可行性进行评估;
c. 对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先评估。
事前评估的主要特点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了事前的预测和控制,这种提前预测的做法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能起到一种凡事先预的效果,先把政策想周到,有利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②事后评估。是指在政策执行完后,针对政策施行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对政策进行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它旨在鉴定人们执行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在执行时发生的作用,并判断政策原初设想的目标是否达成,辨别政策效果的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政策评估主要就有以上这些形式,不同的评估形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实践中应该注重各种评估形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政策评估形式的优点。
7. 简述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答案】信息交流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应对各方协调行动的基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