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40行政管理学之行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一般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它既具有公共关系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行政管理领域的独特性,其特征具体有:
(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一是那些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 二是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它可以运用公关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和强制性管理。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于研究公众的的意愿和满意度,造成政府与公众间缺乏有价值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制约。
(2)对象的复杂性
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
①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
②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包括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国际公众。
相比较其他组织而言,政府外部公众的构成最广泛也最复杂。政府工作的任何方面都要与公众沟通,要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并及时、正确地向公众告知和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政府的有关决策会引起不同公众的不同反应。
(3)传播的优越性
①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政府信息通过强大的组织传播系统,以行政命令、公文、会议、内部网络等形式在政府内部流动,并借助公共权力,通过政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
②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我国大众传媒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体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务。 ③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政府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送信息,在电子空间中实现组织和公众间的双向沟通; 可在网上介绍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机构职能、人员配置; 公布官员的讲话和政策公告,使政府的公共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4)目标的独特性
其目标包括:
①促进公众认知。政府公关可增强公众对政府机构设置、运作状况及其政策过程的认知,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影响公众的看法、意见和行为,密切于群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赖,为政府营造良好的公众环境,树立良好的政策形象。
②提高政府美誉度。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完善政府的美誉度。知名度越高,美誉度压力就越大。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期望决定了:“政府信用”是政府公关的核心要素。
③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2. 简述现代官僚制体系的主要特征,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现代官僚制体系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其主要特征包括:
①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即在科层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圆定的职责; 以法令规章严格限制的方法,赋予命令权,以行使固定的职责; 行政的责任和权利,都有一定的规范,只有具各一定资格的人,才能受雇用。
②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科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地知道,该从什么人那里取得命令,并将命令传递给什么人。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下属也较容易控制。
③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也就是说,科层组织内的行为、决策和法规都是正式的,有一定的规格与要求; 并且不论仟何政党执政或仟何人为机关首长,行政人员均要“依法行政”、“政治中立”。
④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在这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⑤职业化倾向。人员加入组织,是根据自由契约的方式,并经过公开的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除非人员犯错,井依法规定加以免职外,否则,行政机关不能随便结束契约关系; 相反,人员则有充分的自由,随时可以脱离行政机关。
⑥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傣制度。下资的付给主要是依照人员的地位和年资,不能因主管的好恶而有所偏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升迁制度,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2)官僚制体系一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①官僚制的合理之处:
a. 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b. 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c. 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②官僚制的弊端:
a. 繁多而又陈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官员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压制和阻隔了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鼓励了盲目服从和从众心理;
压抑创新和趋向保守,阻碍学习新知识和利用人力资源。
b. 政府社会功能的增加和职权范围的扩大,使官僚和官僚机构只注重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 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合作和管理成本,实施政策的行动迟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产生严重的腐败浪费。
c. 官僚制机构的集权控制,把大量资源和决策集中到中央,使基层组织虚弱,降低了基层组织服务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和速度; 官僚机构的全面控制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无法激发人的主观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这些都使社会失去了活力,并降低了效率。
d. 官僚体制对专门技术知识的崇拜,并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小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了专业化单位的无休止扩大,使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总体的思维和方法。
e. 官僚在对待其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上采取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并导致与其宗旨完全相反的结果的出现,即不可预见性和效率低下。
3. 简述行政管理的兴起及其原因、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其学科特征。
【答案】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思想基础,有明礁的研究范围及对象,有独特的学科特征。
(1)兴起及其原因
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
a. 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顶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b. 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 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c. 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兴起的思想基础
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四种思想理论:
a.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它为行政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辩的研究方法。
b. 君主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行政经验、培训人员等方面为后来的行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c. 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为行政管理学的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提供了最主要的范畴和最早的规范。
d.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开创了“依法行政”的思想渊源,建立了“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