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体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作轨迹
【答案】运动轨迹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为止所经过的路线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运动轨迹由运动轨迹方向、运动轨迹形式和运动幅度表示。
2. 肾单位
【答案】肾单位是肾脏基本的机能和结构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人类两侧肾脏共约有170万个〜240万个肾单位。
二、简答题
3. 简要回答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提出的依据。
【答案】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提出的依据包括:
(1)社会发展水平
①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②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
①体育自身的特点
a.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
b.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②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体育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是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3)人的体育需求
人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相统一的结合体。人对体育的需求体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①人对健康的需求
身体的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有机体的所有活动都表现出对身体状态的依赖性。
②人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个人的发展,无论是个性的形成,还是知识的増长,只有在其精神和身体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可能。
4. 简要回答呼吸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作用。
【答案】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的生理过程。
(1)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运输是气体由血液载运。血液在肺部获得的O 2,经循环将O 2运送到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 2通过组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经循环将CO 2运送到肺部。
(3)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问实现的气体交换(又叫组织换气)。
5. 简述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案】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
①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运动中的恢复。运动时,虽然机体不断合成能源物质供运动使用,但能源物质消耗占优势,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②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运动后的恢复。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
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③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状态。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2)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反而会延缓。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6. 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有:
(1)维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少心肌工作氧耗量。运动可预防或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且能增加冠脉侧枝循环,増加冠脉直径,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分布。运动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和动脉血压,减少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从而使心脏的做功减少,心脏的氧耗量下降。
(2)提高心肌的功能和电稳定性。运动可增加休息和运动时的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电稳定性。
(3)血管贮备力增强。运动训练可致肌肉内毛细血管数増加;运动训练后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管内皮可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 ),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另外,运动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从而造成心脏负荷降低,心功能改善。
(4)运动通过増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HDL-C/LDL-C)、改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酶活性、减轻肥胖等变化,从而提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7.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联系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2)区别
①概念不同。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②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③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増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8. 生物反馈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生物反馈训练(简称BFT ):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生物反馈训练的注意事项如下:
(1)在实施生物反馈训练前,必须向练习者解释清楚训练的目的和方法,让其处于躯体肌肉放松及精神放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