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一位美国学者如此形象地描写某大国关系:“每一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此大国关系最有可能是()

A . A.二战前的日美关系
B . B.二战中的法德关系
C . C.“冷战”中的美苏关系
D . D.“冷战”后的美俄关系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已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 一位美国学者如此形象地描写某大国关系:“每一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此大国关系最有可能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