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一位美国学者如此形象地描写某大国关系:“每一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此大国关系最有可能是() A.二战前的日美关系。 B.二战中的法德关系。 C.“冷战”中的美苏关系。 D.“冷战”后的美俄关系。
国务卿希拉里抵达缅甸,开启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美联社与路透社都将此举视为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赌博”,文章充满了“冷战”思维。世界史上“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