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A . 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B .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C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D .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A.1949年中苏建交。 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1979年中美建交。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一位美国学者如此形象地描写某大国关系:“每一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此大国关系最有可能是() A.二战前的日美关系。 B.二战中的法德关系。 C.“冷战”中的美苏关系。 D.“冷战”后的美俄关系。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