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881生物学专业课二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dissimilative nitrate reduction)。
【答案】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dissimilative nitrate reduction)是指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把硝酸盐还原为程。又称硝酸盐呼吸或反硝化作用。
2. 二步发酵法
【答案】二步发酵法指反应中有两步由微生物发酵,其余各步仍为化学转化反应的发酵方法。
3. 衰亡期。
【答案】衰亡期是指紧跟在稳定期后的一段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繁殖速度,即群体出现负生长的时间。特点是R 为负值,细胞形态不规则,常出现退化型、膨大型、畸形或自溶细胞,并会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或芽孢等。
4. 质粒消除。
【答案】质粒消除是指含质粒的细胞在正常的培养基上受吖啶染料、丝裂霉素C 、紫外线、利福平、重金属离子或高温等因子处理时,由于其复制受抑制而核染色体的复制仍然进行,从而引起子代细胞中不带质粒的现象。
5. 单核细胞。
【答案】单核细胞即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指来源于骨髓髓系干细胞,随血液循环迀移至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定位,并分化成为各种类型巨噬细胞的细胞。
6. 化学渗透学说。
【答案】化学渗透学说是由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学者P.Mitchell 在1961年所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可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到膜的外侧,从而造成了膜两侧质子分布不均衡,此即质子动势的由来,也是合成ATP 的能量来源。通过ATP 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重新输回到膜的内侧,于是在消除质子动势的同时合成了A TP 。
直至的过
7. 抗毒素。
【答案】抗毒素是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
8. 嘧啶二聚体。
【答案】嘧啶二聚体通常是指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是由于紫外线照射,DNA 或RNA 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构,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修复酶的催化作用,可恢复为单体。
9. 细菌沥滤。
【答案】细菌沥滤是指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对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进行氧化,使它不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矿石中的铜等金属以硫酸铜等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后再采用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换,以此获得铜等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的过程。
10.月元病毒。
【答案】朊病毒(prion ),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二、选择题
11.细菌的下列哪项特性一般不用作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
A. 球菌的直径
B. 球菌的分裂及排列
C. 杆菌的直径
D. 杆菌的分裂及排列
【答案】D
12.人体中可对外来异物既具有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又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 )。
A. 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
B.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C.T 淋巴细胞
D.B 淋巴细胞
【答案】B
13.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
A. 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 诱导干扰素产生
C. 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 中和病毒毒素
E. 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答案】C
14.真菌、细菌、病毒三者直径的大致比例是( )。
A.10:5:1
B.10:6:4
C.100:50:2
D.100:10:1
【答案】D
15.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 的( ), 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A. 裂解机制
B. 包装机制
C. 识别机制
D. 侵入机制
【答案】B
16.目镜头上的“SWK ”字母表示( )。
A. 超广视野目镜
B. 高眼点补偿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答案】A
17.Hfr 是( )的一种菌株。
A. 含有许多不寻常的质粒
B. 从受体细菌获得染色体物质
C. 一个宿主染色体整合有F 因子
D. 有转导能力
【答案】C
18.酿酒酵母属于( )。
A. 专性好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耐氧菌
D. 厌氧菌
【答案】B